摘要:其实当地的官吏心里想的,大家一眼就能知道,就是为了在刘尚书面前要好脸,捞一个好名声,毕竟刘清博是堂堂吏部尚书,专管官员之升迁变动,也就是变相的贿赂而已,刘尚书的心里虽然明白,但觉得给自己的老母亲一个表彰,建立牌坊也是情理当中的事,他也曾亲自想来说服母亲,但还是被坚决推辞。刘尚书最终被老母亲折服,再也不提建立牌坊之事,当地的官吏也知道不再可为,就上书朝廷申报,领取尊老的粮食布匹以及扩建房屋等事,可老太太还是坚决不同意。

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有多大的能耐,就干多大的事;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的饭,称量而为,不可多,当然也不要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不可违拗。
有句老话,说多大的命,容纳多大的福量,有命担之尚可为,无命相担,任你多大的福分,在你的眼前也只是浮云一般,不可强力图之,否则就是担不动这福分,还白白夭折了你的命。
可世间之人,往往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图一而想得其二,有三还想四,欲望填不满,舍命图之,甚至根本都不属于自己的,也想方设法据为己有,贪财得利,就没有满足的时候。生也有涯,而财利无涯,多少才是多呢,一头走到黑的路子,究竟你还能走多远?
刘清博是清朝中期沧州知名的进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大学士,这可是满门荣耀的事,就连家里的小狗都可以戴红花的。
可刘尚书从小就是在贫苦的家里长大,世代为农,是父母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才把他供给到如此地位,很是不容易,虽然他的父亲早早去世,但他的老母亲很是高寿,到一百零二岁之时,眼不花,耳不聋,腿脚还算便利,一日三餐,如同常人。
虽然儿子成才成器,但这位老母亲依然还是住在山区的农村老家,几次相邀去京城居住,坚辞不受。住在茅草屋里,院前的一份菜地,仍是亲自打理。刘尚书回到家里,老母亲还亲自园里摘菜,为孩子做一顿家常便饭。
当地官吏得知,上报朝廷,请求表彰,建立碑坊,以示其老母亲劳苦功高。
建立碑坊,在当时也是极其光宗耀祖之大事,就如同现在的奖章金杯,可传代荣耀,是一般人想到不敢想的事。
可老太太坚决不从,有一次,当地的官吏跪在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说到伤心处,竟老泪纵横,长跪不起,而老太太等闲视之,潇潇洒洒。
其实当地的官吏心里想的,大家一眼就能知道,就是为了在刘尚书面前要好脸,捞一个好名声,毕竟刘清博是堂堂吏部尚书,专管官员之升迁变动,也就是变相的贿赂而已,刘尚书的心里虽然明白,但觉得给自己的老母亲一个表彰,建立牌坊也是情理当中的事,他也曾亲自想来说服母亲,但还是被坚决推辞。
有一次,刘尚书大老远从京城跑来,就说此事,没想到老母亲大怒,呵斥道:
“你这愚蠢小儿,建立牌坊就是为了给你树立对立面啊,让你如在火上烧烤,你能有百年之好?你可能百年做官?你可能百密而无有一疏?在你落魄之时,谁来拆掉这个牌坊?”
刘尚书自觉汗颜,说不出话来。
“你这愚蠢小儿,当地官吏为何要极力为我建碑立坊,你心里还不清楚么?就算我有资格,那你又何必拉我这将死的老太太步入到你的险恶官场?”
刘尚书,慌忙跪地,叩头不止,老母亲的大义,为孩子的当然心知肚明,感恩不尽。
刘尚书最终被老母亲折服,再也不提建立牌坊之事,当地的官吏也知道不再可为,就上书朝廷申报,领取尊老的粮食布匹以及扩建房屋等事,可老太太还是坚决不同意。
有人就问她拒绝的原因,老人感慨地说:
“我一个穷人家的寡妇,天天受苦,辛苦拉扯把孩子养大,还为了官,但那是孩子的命,我只有天生命苦的份,托老天的福,我活到现在,才可以看到孩子出息,现在总是算吃穿不愁,已经是多多索取了,已经是贪了老天的福,再有非分之想,那就是自损寿命与福分,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老太太的行为与话语,相信你读完以后,一定是感慨万千,近观世人,如老太太想法与做法的人,少之又少,甚至还有很多逆道为之,小小功劳,就要老天之功,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难道不是么?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