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5000多年前輪子被髮明以來,人們不斷尋找着更加便捷的運輸方法和工具。自行車、汽車、飛機、火箭被源源不斷地發明出來,以提高移動的速度。在這些發明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不斷縮短從一點到另一點所花費的時間。

那麼,有朝一日如果我們能不憑藉任何交通工具直接從家裏到超市或者從地球上到達宇宙空間站裏,那該有多好!這大概可能算作是人類的終極夢想,就像金庸武俠小說中提到的“乾坤大挪移”功夫,使人可能在不同的空間位置之間來往穿梭。現在科學家們也在研究類似的技術,它結合了通訊與運輸兩者的特徵,可能不借助任何運輸工具而完成物體的運輸,這種技術被稱爲隱形傳輸。

這種技術的原理是在起點提取物體的全部信息,將這些信息傳送到目的地,然後在目的地選取構成原物體的基本粒子,比如光子或原子,按照接收到的信息造出一個完全一樣的物體。

這種構想其實很早就有了,上世紀60年代,羅登貝理的科幻小說《星球大戰》中就有類似的情節。書中人物站在一個叫做“傳輸機”的機器上,另一個人操縱機器的鍵盤,鎖定被傳輸者身上的每一個原子,一道亮光閃過之後,電波就把這些人帶到了他們想去的地方。這就是作家想象中的隱形傳輸。

上世紀90年代,人們開始討論隱形傳輸在現實世界的可能性。著名物理學家查爾斯·本耐特和他的研究者們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提出,量子隱形傳輸是可以實現的,前提是消滅被傳輸的物體。之後所進行的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量子隱形傳輸的可行性。

1998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和兩個歐洲的研究小組成功地實現了一個光子的隱形傳輸。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們讀取了一個光子的信息,將這些信息傳過1米長的電纜,然後複製出一個相同的光子。如他們所預期的那樣,當新的光子被製造出來之後,原來的光子便不復存在了。

這就意味着,我們利用這種技術傳輸物體時,我們是在塑造一個和原物完全相同的物體。當這個新的物體被造出來的同時,原來的物體也就不存在了。

隨後,澳大利亞學者也成功地完成了隱形傳輸實驗,他們將一束激光進行了隱形傳輸。這進一步驗證了隱形傳輸的可行性。而量子計算機技術的成熟將把隱形傳輸技術的應用範圍繼續擴大。

量子計算機比目前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速度更快,它在傳遞量子信息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量子計算機的聯網工作被稱爲“量子互聯網”。最子互聯網的建立將把隱形傳輸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既然隱形傳輸技術是可行的,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是否能用這種方法來實現人的旅行。從技術角度來說,現在我們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爲要完成一個人的傳輸,就意味着我們使用的“傳輸機”能夠對組成人的約10的28次方個原子進行標記和分析,然後把這些信息傳到另一點,再利用這些信息造出一個人來,成千上萬的分子哪怕有1毫米的錯位可能就意味着這個人出現某種生理缺陷。以人類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完成這麼龐雜而精細的工作。從倫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法律可能也不會允許這樣的行爲,因爲用這種方法旅行,一個人旅行一次就要被“消滅”一次。

當然,也有人提出可以從數字化克隆技術的角度來理解隱形傳輸技術,這種“生物數字克隆”技術將一個原來的肉體和思想在傳輸的同時消滅了,又可以在另一點重新恢復出來。他的記憶、感情、希望和夢想在一個新的肉體上重新出現,而這個肉體的結構和原來的也一模一樣,這到底是一個人的旅行還是重生就看你怎麼想了。

關於隱形傳輸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是否能在目標地點造出一個與原物完全一樣的物體。我們知道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這讓我不由想起了另一個關於隱形傳輸的科幻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科學家發明了一個傳輸機,爲了驗證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把自己作爲試驗品。但不幸的是,當他進入傳輸機時不小心進去一隻蒼蠅,結果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人蠅混合體。爲了還原,他只好到處去找那隻蒼蠅,希望和蒼蠅重新做一次旅行而使自己得到還原,但卻怎麼也找不到它了。最後這位科學家只好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痛苦。這個故事雖然完全是幻想,但卻道出了隱形傳輸技術的隱憂。

不過和所有的技術一樣,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對這項技術的認識也將不斷提高,可能有一天我們發現其實這些問題跟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也許有一天我們的某個子孫在離地球n光年的某個星系的一個星球上,結束了空間辦公室裏一天的工作,然後對着他的腕錶說一聲:“我們去X星球喫晚飯吧!”話音未落,他就坐在自己的餐桌旁開始享用豐盛的晚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