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618,過“六一”的剁手黨們又把一家公司送上市了。

2020年6月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股上市。此次上市所籌集的資金將用於泡泡瑪特消費者接觸渠道及海外市場擴展計劃、潛在投資收購、提升業務的數字化程度、擴大IP等用途。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目前已建立起了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運營、消費者觸達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廣,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IP是公司的核心業務。

提到泡泡瑪特,不得不提的盲盒娃娃便是號稱潮玩一姐的“Molly”系列。很多人入坑“盲盒”的第一件玩具就是那個有着湖綠色眼睛的傲嬌小女孩“Molly”,從此便癡迷於“抽Molly”到無法自拔。一個堪稱瘋狂的數據是,在天貓發佈的第一個Molly系列,每套售價708元,200套售罄僅用時4秒。

也正是這種強大的消費實力,作爲“Molly”背後操盤手的泡泡瑪特成爲了年入近20億元的潮玩屆龍頭。“這是一個讓我傾家蕩產的男人。”有消費者如此形容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

而泡泡瑪特的火熱與爆發力,同時也吸引了衆多資本與投資者。招股書顯示,IPO前,泡泡瑪特共經歷了8輪融資,股權結構較爲分散。其中,王寧爲第一大股東,持股56.33%;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股4.96%,爲第一大機構股東。

年營收約16億元,“Molly”公仔撐起一個潮玩龍頭

一個難以否認的事實是,盲盒經濟正在不知不覺地掏空你的錢包。

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爲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增幅分別達225.4%及227.2%;同時期內,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爲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

換句話說,單在2019年這一年,那些“潮玩”發燒友在泡泡瑪特平臺上就爲“盲盒娃娃”貢獻了近20億元人民幣,瘋狂程度堪比“買房”。

“我以前就是妥妥的韭菜。”97年的王瑾對投中網表示,按照盲盒的最低價計算,其一個月在泡泡瑪特大概會花費2000元左右。而這種購買能力,在“盲盒圈子”裏,頂多算是中游水平。

當然,提到盲盒,不得不提的產品便是“潮玩一姐”——Molly系列。據悉,社交平臺上曬Molly的人比曬AJ的還要多,一年曾賣出400萬個。“就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無法捂住錢包的狀態。”王瑾如此形容Molly的魔力。

事實上,這個有着湖綠色眼睛,初次看上去有點兇的撅着嘴的小女孩也是泡泡瑪特的營收主力軍。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基於Molly形象自主研發的潮流玩具產品銷售額分別佔當年總收益的26.3%、42.6%及27.4%,Molly對泡泡瑪特的銷售至關重要。

除了Molly產品外,泡泡瑪特還運營了一系列其他IP資源。招股書提到,截止到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泡泡瑪特共運營了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而除自主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外,泡泡瑪特還銷售選定的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第三方產品。

從產品供給看,2019年,泡泡瑪特自主開發產品貢獻收入佔比達82.1%,剩下的是第三方產品。在自主開發產品裏,自有IP佔比37.2%,獨家IP佔比35.4%,非獨家IP佔比9.5%。

總體來看,泡泡瑪特將盈利能力歸結爲搭建了一個IP開發與運營、藝術家發掘、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和潮玩文化推廣構成的全產業鏈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不僅有線下實體門店,爲觸達更多消費者,泡泡瑪特建立了全面而廣泛的銷售和經銷網絡。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泡泡瑪特共擁有114家直營零售店、825家機器人商店、及其他批發和主流線上渠道。而且,泡泡瑪特的經銷商已涵蓋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等21個國家及地區。

憑藉這種強大的輻射能力,泡泡瑪特已然成爲國內的潮玩龍頭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19年的收益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益增長計算,泡泡瑪特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截止2019年,按零售價值計算,泡泡瑪特在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爲8.5%。

“泡泡瑪特未來希望能像迪士尼一樣,孵化出更多國際化的IP。”泡泡瑪特方面曾在採訪中表示。

10年8輪融資,曾掛牌新三板,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爲第一大機構股東

資本從吝嗇押注機會,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曾打造出現象級網紅盲盒的“盲盒王”——泡泡瑪特。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從2010年成立至今,泡泡瑪特共經歷了8輪融資,吸引了包括墨池山創投、創業工場、啓賦資本、金鷹商貿集團、金慧豐投資、黑蟻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正心谷創新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在內的衆多投資者。

然而,在成立之初,泡泡瑪特並不主要立足於潮玩市場,而是一個售賣包括化妝品、玩具、服裝等各種創意小百貨的零售店。直到2014年前後,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開始做減法,大幅砍掉不賺錢並且管理複雜的品類。

在公司調整商業模型的過程中,王寧團隊發現,彼時公司代理的一款來自日本的IP形象玩具產品銷售額增速驚人,每年能貢獻3000萬-4000萬人民幣的銷售額。於是,王寧將目光鎖定到了潮玩生意。

“我們覺得很苦惱,因爲沒法佔領消費者心智。雜貨是個很虛的概念,大家只會認可商品品牌而不是渠道品牌。”王寧曾在採訪中表示,彼時,作爲渠道商的泡泡瑪特商品利潤不高,很難與消費者產生粘性。

在大致確定了公司的產品聚焦方向後,2016年1月,王寧發了一條微博:“大家平時都喜歡收集什麼潮流玩具呢?”在粉絲的衆多回覆信息中,王寧發現,由香港知名設計師王信明(Kenny Wong)設計的Molly似乎是大家心中的一致答案。

緊接着,4天后,王寧便帶着團隊飛去香港拜訪王信明,尋求合作。後面的故事人所共知,泡泡瑪特拿下了Molly的獨家IP版權,Molly大火,甚至成爲了泡泡瑪特的標籤和真正崛起的起點。

實際上,在順利完成轉型後,泡泡瑪特也曾登陸過資本市場。招股書顯示,2017年1月,泡泡瑪特在新三板市場掛牌。新三板上市2年後,2019年4月,泡泡瑪特正式從新三板退市。而在新三板退市完成前,泡泡瑪特的市值爲20億元。

對於新三板的退市,泡泡瑪特給出的理由是,這是根據公司的業務發展計劃做出的商業及戰略決策,而且公司董事會希望通過聯交所獲得更多接觸國際市場的機會。這或許可以理解爲,泡泡瑪特的此番港股IPO,瞄準的正是國際化的品牌佔位。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由於引入衆多資本方,泡泡瑪特的股權結構也較爲分散複雜。招股書顯示,港股IPO前,王寧爲第一大股東,共持股56.33%;Sequoia Capital China(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股4.96%,爲第一大機構股東;其他股東主要有黑蟻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

千億潮玩市場爭奪戰打響,選對IP纔是關鍵

如同Molly之於泡泡瑪特的重要性,一個好的IP對於整個潮玩經濟往往有着決定性的意義。

“每個藝術家背後都是一個IP,然後誕生了以藝術家IP爲核心的市場。”王寧曾表示,泡泡瑪特相當於在這個市場搭建基礎設施和生態,通過工業化和商業化的改造,讓它走到了擁有更多消費者的主流文化面前。

因此,某種程度上,潮玩經濟的競爭,其實就是一場IP爭奪戰。

縱觀全球潮玩經濟,市場空間巨大。泡泡瑪特招股書提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在可支配收入增加潮流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尤其是越來越多優質潮流玩具IP與市場成功孵化的推動下,全球潮流玩具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87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98億美元。雖然中國的潮玩零售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在過去幾年也保持了快速的規模增長。

千億商機面前,潮玩市場的入局者也越來越多。這意味着,市場上的潮玩IP也在不斷增多,競爭態勢愈發激烈。泡泡瑪特招股書提到,2019年,按零售價值計算,五大市場參與者於中國潮玩零售市場所佔的市場份額分別爲8.5%、7.7%、3.3%及1.6%。

而縱然泡泡瑪特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品牌,但在“速生速死”般不確定的IP屬性下,泡泡瑪特依舊面臨着“風有可能停下”的風險。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坦誠,潮玩文化產品的生命週期較短,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品味及不斷變化的利益,加上消費者者感興趣及所接受消費品不斷變化,使得若干產品及內容無法被消費者接受,而其他產品及內容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受歡迎,然後迅速被取代。

而泡泡瑪特獲授權IP的受歡迎程度直接影響着公司的銷量及盈利能力,潮玩行業對獲取授權IP的競爭可能會對泡泡瑪特以商業合理的條款獲得、維持及續期現有授權的能力構成挑戰。

換句話說,對於整個潮玩行業企業而言,IP是盲盒裏的核心內容,選對IP纔是走向消費者心中的第一步。

然而,要知道的是,IP所代表的意義並不是一時的爆款。某潮玩品牌創業者對投中網分析表示,“要想像美國、日本一樣推出能夠活躍多年的IP形象,需要全產業的助推,尤其是後續IP授權、產品商業化的持續運營。這期間,維持熱度比引發熱潮更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