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部革命的老電影名字分別叫《苦菜花》和《山菊花》,這兩部電影的主人公名字很相近,因爲他們的原型都是抗日英雄於得水。於得水這個名字的來歷也很有意思,他本名叫於作海,曾在戰鬥中七次負重傷,而每次負傷之後他都是在百姓家裏休養,所以他就說自己是魚,老百姓是水,有老百姓他才能活着,於是他就改名叫於得水了。

於得水小時候命運非常悽慘,爺爺奶奶都是被活活餓死的,大叔後來也被累死,三叔因爲受不了生活的苦難而選擇上吊自殺,只有於得水的父親一個人在苦苦支撐。於得水爲了不被欺負,找了一個師傅學了一身好功夫,並加入了農民協會。從1932年起,他正式成爲了我黨的一員,並且自己拉起了一支游擊隊。

1933年7月12日,於得水正在開會,反動派就帶着一百多人前來逮捕於得水。於得水一躍就跳上了房梁,然後衝破了屋頂,後來又化裝成拾糞的人,這才逃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然而於得水的家人就沒什麼幸運了,他的父親和妻子都被迫害致殘,母親和孩子都被打死,可以說是家破人亡。

於得水忍着悲痛繼續在昆嵛山區打游擊,他在山東拉起的這支游擊隊也是當時中國北方爲數不多的游擊隊。後來隨着部隊不斷壯大,於得水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就帶着自己的部隊參加了天福山起義。

之後於得水的部隊被改編爲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巔峯時期發展到了3000多人,可以說是我軍第27、31、32、41軍的起源。

抗戰時期於得水被稱爲是“孤膽英雄”,他和日僞軍打了上百場戰鬥,可以說是越戰越勇,後來還解放了煙臺和崆峒島。1942年於得水被任命爲膠東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而他輔佐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許世友。

許世友也是個武林高手,所以兩個人經常以武會友,越打兩個人就越親熱,後來兩個人成了莫逆之交。

後來有一次於得水負傷,許世友專門來看他,結果他的行蹤暴露,日僞軍派出了幾百人進行圍剿。於得水擔心許世友的安危,就不顧自己的重傷,親自帶隊進行轉移。於得水對膠東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腦子有一張立體的地圖,他帶着衆人穿越了十幾個村子,最後在姜家莊上了船,在海上漂流了三天之後,纔算是徹底脫險。

1955年時按於得水的資歷他應該是少將軍銜,但是最後只給了他一個大校。許世友對此非常不滿意,要去給於得水討說法。但是於得水攔住了他,他說鬧革命不是爲了當官,軍銜大小和爲人民服務關係不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