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时,曾国藩夫人悄悄告诉老人:“这把扇子,简直比尚方宝剑还管用,不信您回老家,就把这把扇子给地方官一亮,没有人再敢欺负您。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曾国藩表现出了圆润的处理手段,在权衡利弊之后,不以大压小,抓住地方官欺软怕硬的心理,用一柄扇子旁敲侧击,让地方官生出畏惧之心,让干爹满意,还手脚干净,不留话柄,可以说高明之极。

同治年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权倾一时。但是,他的干爹何老大,却受尽欺负,告状不成,还被县令让人打了一顿!

何老大气不过,抢占他祖坟的人贿赂了县令,县令不但不为他做主,还为虎作伥,他斗不过,毫无办法,只想一死了之。

有邻居看望他时,悄悄告诉他:“你别叹气了,多大点事,你忘了你还有个干儿子是两江总督呢,咱们这县令给他提鞋都不配!”


曾国藩早年曾认何老大做干爹,但他多次告诫湖南老家的家人,千万不可因为是他的亲戚,就妄自干预地方官的政事,所以,他干爹何老大根本就没想到找曾国藩这个两江总督解决问题。

老人经过邻居这么一提醒,一拍大腿,心想:对啊!我的干儿宽一(曾国藩的乳名)现在当了大官了,我找他说理去!咱不欺负人,但也不能任由别人欺负!

于是,老人收拾行囊,也顾不得自己的伤了,立刻赶往南京。

曾国藩看到干爹到来,也不胜欣喜,立刻备了一桌好酒好菜,和自己的夫人一起为老人洗尘。

但是,老人现在哪还有心情吃饭呢?于是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将自己的来意告诉了曾国藩。曾国藩并没有当场表态,只是让老人在南京多住几日,让人带着他到处逛逛。

夫人有点不解,问曾国藩:“老人受了委屈,你怎么不替老人家说句话?”

曾国藩摇了摇头:“夫人你哪里知道,我多次写家书,告诉家人不得干预地方政务,如果自己撕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还怎么服众?亲戚朋友还不都仗着我的势力耀武扬威起来,地方官还怎么治理地方?但干爹此事确是委屈,不帮显得太不近人情,也有违正义!”

夫人问:“那你打算如何处理干爹的事呢?”

曾国藩说:“这事不急,等待时机即可。”

可是,转眼过去了十几天,老人看曾国藩并没有帮自己的意思,也知道曾国藩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于是,老人决定回老家去。


曾国藩却没有让老人走,而是对老人说:“今天两江的高官们来府上,您吃了这顿践行酒再走不迟!”

当晚,总督府推杯换盏,曾国藩向高官们一一介绍自己的这位长辈,高官们自然一一鞠躬致意。

这个时候,曾国藩掏出一把扇子,对官员们说:“老人家故土难离,住不惯南京城,明日就要离去,奈何我身无长物,家无余财,所以,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大家在这个扇子上给老人家签个名,盖个章,各位都是两榜进士、一方大员,对老人来说也是一件礼物留个念想,也不失为一件雅事,大家意下如何?”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这点屁事,没必要跟上级杠啊!大家拿来一看,“如男曾国藩敬献”,领导都签字了,你还犹豫什么,于是纷纷在扇子上签名盖章。

曾国藩将这把扇子交给了老人,老人拿着这把扇子,心想:宽一啊宽一,你不帮我,临走时却给我一把破扇子,有什么用呢?

这时,曾国藩夫人悄悄告诉老人:“这把扇子,简直比尚方宝剑还管用,不信您回老家,就把这把扇子给地方官一亮,没有人再敢欺负您。”

老人将信将疑,回到老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扇子找到地方官,地方官一看扇子上密密麻麻的签名,随便挑个人不比他官大三级、六级啊!于是马上将自己的轿子让出来,送老人回家,而那个困扰老人的坟地官司,也就轻易解决了。

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势,敢不给他面子的,恐怕屈指可数,但为什么他要这般周折,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呢?这就是他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


【一】给干爹面子。曾国藩这么做,给了干爹面子,这是情面,不能让老人失望而归,同时给自己留余地,传出去“六亲不认”不是什么好名声。中国毕竟是个人情社会,连自己的干爹都不管,这叫薄情寡义。

【二】给下属面子。曾国藩几乎从不收礼,下属面对这样的上官,往往不知道怎么打交道,曾国藩借这个事,让下属认识一下自己,别让下属觉得自己不近人情,不好接近,这样下属做事不踏实啊。

【三】给地方官面子。借这个扇子,给地方官提个醒,想治你,动动嘴皮子的事。他这么做,不失原则、善意提醒,维持地方官的场面。如此一来,曾国藩也不会留下以权压人的话柄。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曾国藩表现出了圆润的处理手段,在权衡利弊之后,不以大压小,抓住地方官欺软怕硬的心理,用一柄扇子旁敲侧击,让地方官生出畏惧之心,让干爹满意,还手脚干净,不留话柄,可以说高明之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