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睡眠問題困擾着很多人,每每提起睡眠問題,大家談論的一般都是失眠,但還有一類與失眠相反的病證,那就是嗜睡。嗜睡也是件極痛苦的事,患者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入睡,嚴重時會對生活、工作、學習造成不小的影響。治療嗜睡,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溼鬱嗜睡

白三元治某患兒,男,7歲。患兒感冒治癒後,近十天來時時欲睡,日趨加重,桌前用餐,上學路上,課堂聽講,睡意一至,倒頭就睡。因此,家長攜兒就醫。初診:患者精神倦怠,睏倦欲睡,舌苔白厚而黏膩,脈濡滑,診脈之時即入夢鄉。時值夏末秋初,暑溼未盡。患兒感受暑溼之邪,暑溼內阻,陽氣被遏,不能通達於外,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多眠睡,遂擬清暑化溼,通達陽氣之法,用三仁湯和清震湯化裁。方用:白蔻仁8g,杏仁5g,半夏6g,滑石6g,薏苡仁10g,川厚朴5g,蒼朮6g,升麻2g,鮮荷葉1枚。水煎3劑。二診,藥後症狀大減,精神清爽,然時有睡意,舌苔薄白微膩,脈滑,藥中病機,守方不變,續服3劑而愈。

肺竅不利嗜睡

路誌正治一男性患者,年46歲,幹部,形體豐腴,動則息促,因多寐久治無效。病始於1973年年初,之後日漸加重,開會、學習、主持會議、宣讀文件時,往往不由自主地入睡,到年底嚴重到不能工作。經某醫院教授確診爲發作性睡病,給予甲勞那露(晚上服)、安那加、米拉膽林(白天服)等興奮劑,並服中藥30餘劑,以補爲主,治療半年無效。現在症見鼻塞,晚間胸悶,睡後鼾聲大作,經常憋醒,痰多色白而黏,吐出不易,雙下肢浮腫,按之凹陷成坑,午後加重,晨起減輕,自汗,氣短,大便溏薄,日二行,夜尿每晚4~5次,色白量多,飯後喜飲濃茶(紅茶),每晚飲水4~5磅,舌質稍暗有小瘀點,苔薄白,脈沉滑小數。有鼻炎史。辨證爲肺氣失宣,鼻竅不利所致。治宜疏風宣肺,清熱化痰,佐以利溼。方以蒼耳子散合溫膽湯化裁。藥用蒼耳子、白芷、桔梗、前胡、法半夏、陳皮、黃芩各9g,牛蒡子、竹茹、黛蛤散(包)各12g,六一散(包)、蘆根(後下)各30g。水煎服,7劑,並告以忌濃茶,忌暴飲,宜少量頻飲,忌食辛辣、肥甘,宜清淡素食。藥後(服15劑)諸症輕緩,夜寐得酣,日間嗜睡大減,大便成形,下肢浮腫見消,仍以上法,去利溼之蘆根、六一散,加入膽南星、天竺黃以清熱化痰,炙酥皁角刺以滌痰濁,又進15劑,嗜睡基本控制,心情愉快。服藥至50劑,自覺嗜睡痊癒,遂以前法加大藥量,佐以健脾藥物,配爲丸劑緩圖,以資鞏固,上班整日工作,隨訪未復發。

肝鬱脾虛、帶脈不固嗜睡

路誌正治某患者,女,40歲。患嗜睡病兩年餘,久治不愈,經某醫院診爲“發作性睡病”,經用興奮劑等治療,效果不著。患者自1976年起即有原因不明之嗜睡現象,但尚能控制。因精神緊張,夜寐夢多,而使嗜睡加重,影響工作,每日上午9時至10時半,如不活動則易入睡,尤以看書爲甚。頭暈且痛,性情急躁,胃中嘈雜,記憶力減退,晨起咳吐黏痰,色灰黑,月經量多,色紫有血塊,腰痛,帶下色白量多,狀如蛋清,無腥味,便幹溲黃,神疲面晦不澤,舌質淡紅,苔白膩而厚,脈沉弦尺弱。證屬肝鬱脾虛,帶脈不固所致。治宜疏肝崇土、除溼止帶,佐以祛痰清熱。仿傅青主完帶湯意。處方:炒芥穗4.5g,醋柴胡6g,蒼朮、白朮各9g,生山藥15g,清半夏9g,陳皮9g,黃芩9g,生龍牡(先煎)各24g,醋香附9g,土茯苓16g,車前子(包)12g。水煎服,7劑。以上方爲基礎,稍事增損,又服14劑,嗜睡好轉,白帶大減,後隨證用加味溫膽湯、玉屏風散合桂枝湯、金匱腎氣丸,嗜睡已基本控制。

腑氣不暢,濁氣不降嗜睡

李克紹治某患者,女,42歲。兩個月來,每晚在7時左右出現嗜睡,不能自制,沉睡1小時左右便醒,醒後一切如常,每次不管是談話,還是幹活,均可和衣坐着而睡,時間從未錯過戌時。患者曾試圖趁嗜睡證發作之前早睡,以作糾正,但取臥位後反不能入睡,導致徹夜不眠。亦曾服過治療嗜睡證的單、驗方,都未取效。察其形體略胖,舌淡紅,脈沉實稍數。詢知有大便乾燥史,幾個月前曾有一段時間感到胸悶,餘無異常。處方:生地9g,熟地12g,當歸9g,升麻6g,枳實9g,炒杏仁6g,陳皮9g,甘草6g,紅花6g,白蔻仁6g,生薑3片。水煎,下午2時服,每日1劑。一劑藥進後,當晚未發作嗜睡,僅在7時稍有睏意,但已能自己抑制。藥進4劑,嗜睡症基本痊癒,睏倦感亦向後延至9時左右。察舌質如前,脈滑稍數,前方去白豆蔻,加白芍9g,細辛1g,服法如前。二診:上方服藥3劑,嗜睡、睏倦等證均已消失。患者追述過去經常數日不大便,是無便意,大便雖較硬而不是大便困難,胸部時有滿悶感。前方加理肺降氣藥。處方:生地9g,熟地12g,炒杏仁9g,當歸9g,炙甘草6g,升麻3g,枳殼6g,紅花6g,紫菀9g,蘇梗6g,生薑2片。上方藥共服4劑,痊癒。

瘀血內阻嗜睡

陳耀庭治某患者,男,50歲。曾被木棍打傷,經常頭暈頭痛,記憶不佳,神倦嗜睡,每日睡眠達12小時,仍感困頓,萎靡不振,甚至無法從事正常工作。舌質紫暗,脈澀。診爲發作性睡病。證屬瘀血阻滯,陽氣失暢。治當活血通絡,益氣通陽。仿通竅活血湯增損。處方:炒川芎、桃仁、香附、赤芍、蔥白各10g,紅花8g,黃芪15g,桂枝6g,大棗10個。服5劑,頭痛得緩,嗜睡減輕,再以原方損益爲法,先後服28劑,諸症悉平。隨訪7個月未復發。

小結與評述

1溼濁痰飲阻遏清竅嗜睡

溼濁痰飲爲陰邪,矇蔽清陽心竅則嗜睡多寐,症見嗜睡多寐,頭腦昏蒙沉重,胸悶背部板滯,喜泛痰涎,舌苔白膩,治宜化痰溼,升清降濁開竅,可選用二陳湯、滌痰湯、苓桂術甘湯加味。但若嗜睡發生在暑溼季節又當化暑溼通達陽氣,可用三仁湯合清震湯加減。溼鬱化熱,溼熱上擾可不寐,但溼熱鬱阻,心陽被蒙也嗜睡,治療又當芳化清利。若膽熱氣實,營衛壅塞,胸膈不利多痰,濁邪上擾,而精神昏憒好眠,則用蒿芩清膽湯以清膽化痰醒神。

2肺竅不利嗜睡

肺開竅於鼻,肺主氣藏魄,若肺氣鬱閉,肺竅不利,精神不振而嗜睡。症見嗜睡,或發作性睡眠,伴鼻塞,胸悶,痰多自汗,氣短等肺氣鬱閉,肺竅不利諸症。辨證之關鍵在於臨證思路廣,能辨析嗜睡與肺竅不利間的內在關係。治宜疏風宣肺,清化痰熱,可用蒼耳子散合溫膽湯加減。此種嗜睡見胸悶痰多,使用溫膽湯治之爲常法,但僅化痰濁而不宣通肺竅,其效必遜;合用蒼耳子散宣通肺竅,爲常中之奇,巧思明辨之結果。

3帶脈不固也嗜睡

肝鬱脾虛,帶脈不固而嗜睡,或發作性睡病,腰痛,帶下色白量多,辨證之關鍵在於把握整體觀念,從不起眼處着眼,辨析帶脈不固與嗜睡之間的內在聯繫,乃帶脈不固,精氣下走,清氣不升,自然精神不振而嗜睡,患者不知帶下量多與嗜睡有何關係而常常不訴說,醫者缺乏整體觀念則僅僅侷限於嗜睡,而不能全面分析。治宜健脾疏肝,固帶攝精,升清醒神,可選用完帶湯加味。

4腑氣不暢,濁氣不降嗜睡

中氣不足,清陽不升而嗜睡,用補中益氣湯益氣昇陽,有效者,也有不效者。不效者當究其因,濁氣不降,清不升,雖用益氣升清,但因腑氣不暢,濁氣不降,清陽也難升提,故治療用藥不僅需補中升清,還要升中寓降濁方可中的,使腑氣通暢,濁氣下行,清陽自升,嗜睡自除,故辨證需入微纔可中的。若陰陽升降失調,嗜睡與不寐於不同時間發生,又當升降陰陽,使陰陽兩相調和,才能嗜睡時醒寤,不寐時能成寐。

5瘀阻嗜睡

瘀血阻滯,陽氣不達而嗜睡,久病入絡,嗜睡久治不愈也宜活血通竅,可選加活血化瘀之品或選用通竅活血湯。

睡眠與健康的關係極爲密切,好好睡覺是很多人的心願。

如何擁有好睡眠?這本書告訴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