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彈消耗統計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戰場上使用多少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很難統計,我們知道的子彈消耗量是整個作戰行動中的子彈使用量,並不是單純的作戰射擊使用量。二戰時期的子彈消耗量約2.5萬發消滅一個敵人,二戰時期作戰模式發生了改變,自動武器裝備數量劇增,作戰模式爲主要以進攻爲主,追隨火炮、裝甲武器、空中武器的使用傷亡率增大,這一點很重要,因爲人也學聰明瞭,不容易打了。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的確實戰中子彈消耗量非常大,而未必能消滅幾個敵人。火藥武器誕生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就從步槍來說,過去的鳥槍時代彈藥的消耗到是沒有現在這麼高,這個並不難理解,首先是早期火藥武器的射速低,例如,前膛裝彈的火藥槍,作戰時採用打排槍式的模式,進攻時也是列隊,就想西方國家電影裏描述的一樣,敲着激昂的行軍鼓,排列整齊,採取頗具浪漫色彩的進攻,這種鳥槍打完一槍也不用裝彈了,太麻煩,直接拼刺刀就是了,因此彈藥想消耗多了也做不到。

一戰時步槍後裝填已經很普遍,而且機槍又加入進來,一陣突突,子彈消耗量開始增加,一戰時基本都是栓動步槍加機槍,栓動步槍本身裝彈量有限,通常是5發子彈,射速慢,步槍基本都是對目標射擊,而機槍主要是對進攻的敵人射擊,機槍子彈消耗量很大。一戰時期的塹壕戰機槍主要就是壓制射擊,對於冒頭的直接一陣突突,戰場上打虛槍很普遍,也很正常,特別是夜間,時不時的就來上一陣子,告訴敵人別亂來,我可是睜着眼呢。一戰衝鋒後拼刺刀是一個流行的戰術,主要是子彈的再裝填時間的問題,俄國就崇拜“刺刀是好漢,子彈是笨蛋”的邏輯,這也是一戰時期的一個普遍性的觀點。所以,一戰時期消滅一個敵人子彈消耗比二戰時期要少一半以上。。

二戰時期的子彈消耗量約2.5萬發消滅一個敵人,二戰時期作戰模式發生了改變,自動武器裝備數量劇增,作戰模式爲主要以進攻爲主,追隨火炮、裝甲武器、空中武器的使用傷亡率增大,這一點很重要,因爲人也學聰明瞭,不容易打了。二戰時期的交戰距離也近了,需要有猛烈的火力,因此,子彈的消耗量也相應的增加。戰場環境也是一個因素,需要對目標進行壓制射擊,戰鬥中即便是發現坦克都要一頓亂打,想創造出一個奇蹟出來,對於隱蔽的敵人通常不會等着他出來在射擊,而是一頓突突,打不着也要嚇的你屁滾尿流。

現在戰爭中,基本都是自動武器的天下,例如,美軍在越戰中子彈消耗量很大,主要是越南特殊的地理環境,你很難知道對方確切的位置,但又不能不打,這叫反壓制作戰。而隨着武器裝備的自動化、現代化作戰越來越難,想要躲避被打擊都學會了首先隱蔽自己再尋求消滅敵人,因此,相互對射就成爲一個手段,至於效果肯定不理想,想打死個敵人很不容易,這也是子彈消耗越來越大的原因。步槍越是自動化程度高,子彈消耗量反而越大,例如,美國在對伊拉克的作戰中,共消耗了60億顆子彈,而受到傷害的人僅僅爲2.4萬,這樣算下美軍評論消耗25萬顆子彈才能獲得戰果。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促使現在的武器彈藥講究精確打擊就是由此而來的。

子彈消耗統計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戰場上使用多少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很難統計,我們知道的子彈消耗量是整個作戰行動中的子彈使用量,並不是單純的作戰射擊使用量。各國彈藥消耗量是按照總的消耗量和殺傷敵人數量平均計算的,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子彈並沒有用在作戰中,例如,士兵被打死或者是被俘後,子彈很多都隨着失去,另外,被戰火摧毀,遺失。射擊訓練也要消耗大量子彈,戰場上彈藥損失非常大,甚至超過作戰使用,這些都要計算在內,因此,平均到消滅一名敵人頭上子彈的消耗數量就多了,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不管怎麼說,戰場上想消滅一個敵人是不容易的,都是人,你的想法正是他的想法,能不難嗎?消耗子彈很多也不奇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