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和徐晃都虐了老年關羽,若遇到巔峯時期的關羽,還能虐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涼州產驥駿,南安龐令明。

  壯名揚四海,神勇冠三軍。

  猛士當效死,豈肯屈節生?

  粼粼漢江水,流光照樊城。

  龐德,西涼之猛士也,“素有勇名”。刀法慣熟,作戰風格極其驍勇,悍不畏死。南鄭之戰,力鬥曹營四員猛將的車輪戰,“全無懼色”,被曹操大加讚揚,後收入帳下。

  徐晃,也是曹魏軍中的一員猛將。他的武力值僅次於典韋和許褚。當年在楊奉麾下效力時,徐晃率兵到洛陽城外攔截“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掄斧出陣,“威風凜凜”,令曹操暗暗稱奇,許褚出馬迎戰,兩將“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令曹操頓生收服之心。

  樊城之戰中,龐德和徐晃這兩位猛將都曾經與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大名鼎鼎的關羽關雲長有過直接的交鋒。

  龐德戰關羽是恃勇抬棺而來,決死力戰,誓要“當挫關某三十年之聲價”。兩軍陣前,龐德與關羽廝殺,兩將雙刀並舉,“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雙方收兵回營後,關羽對兒子關平感嘆:“龐德刀法慣熟,真。”次日再鬥,“鬥至五十餘合”,龐德詐敗拖刀,卻暗取雕弓,施放冷箭,關羽躲避不及,正中左臂,差點被龐德折卻一世威名。

  徐晃戰關羽是有備而來,連破荊州軍偃城、四冢九處寨柵,透圍而入,直殺到樊城之下。當時關羽剛剛做完“刮骨療傷”的手術,箭傷尚未痊癒,“右臂少力”。關羽與徐晃陣前廝殺,兩將刀斧相交,“戰八十餘合”,關羽落了下風,關平見勢不妙,“恐公有失,火急鳴金”。

  美髯公雖然武藝絕倫,但不可否認的是,分別對陣龐德和徐晃的這兩場戰鬥中,關羽都落了下風。

  三國迷們對關羽的作戰風格都比較熟悉。關羽其實是個力量型的猛將,在整個三分時代,關羽的力氣是數一數二的。兩軍陣前廝殺,關羽依仗着自己的力量優勢,往往一開打就發起強力攻勢,經常“戰不三合”就解決掉對手,或者打破對手的防禦,令敵人不寒而慄,心怯而走,再利用“赤兔馬快”的優勢,追斬於馬下。總結關羽的戰鬥特點:力大、刀沉、馬快。

  但正是因爲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揮舞起來對體力消耗是相當巨大的。如果不能夠一鼓作氣拿下對手,陷入持久戰,必然“再而衰,三而竭”,威脅也就大打折扣。這也決定了關羽作戰的另一個特點:攻強守弱。

  樊城之戰中,關羽這個弱點就被龐德和徐晃抓住了。龐德是恃勇死鬥,以命相搏,成功化解掉關羽前三刀的巨大威力,拖入了持久戰,次日再鬥,又利用關羽防禦力差的弱點,詐敗拖刀,暗放冷箭,成功得手;徐晃是個斧將,力量也不弱,他趕上了關羽箭傷未愈“右臂少力”的時機,以力打力,和關羽硬磕,關羽一旦在力量上處於弱勢,陣前廝殺缺乏解決的辦法,就處在下風。

  我們發現,在這兩場戰鬥中,關羽“赤兔馬快”的優勢並沒有體現出來。其實也難怪,北征襄樊時,關羽胯下這匹天下第一神駿“赤兔火龍駒”和他的主人一樣,都已經垂垂老邁矣,進入夕陽西下的垂暮之年,不復當年之勇,速度上已經毫無優勢了。

  大家記得,當年延津渡之戰,關羽掄刀直取文丑,“戰不三合”,文丑“心怯繞河而走”,想拉開一段距離再以弓箭取勝,但卻不料“關公馬快”,被關羽追上腦後一刀斬於馬下。樊城之戰時,如果赤兔馬仍然那麼飛馳電掣,龐德這個詐敗拖刀放暗箭的計策就根本無法得逞,哪會給他偷取雕弓,暗搭羽箭的時間?早就被關羽追上了,腦後一刀切掉了。

  從後來的戰鬥中,更能看出赤兔馬的老邁不堪和力不從心。關羽回軍荊州,遇東吳大將蔣欽攔路,關羽“拍馬舞刀,直取蔣欽”,戰不三合,就把蔣欽殺退,關羽“提刀追殺二十餘里”,陷入埋伏。追了二十多里都沒有追到蔣欽。可見此時赤兔馬已經老邁衰弱到了何種程度,居然墮落到了連一匹普通戰馬都追不上的地步。

  龐德與徐晃都是曹軍中數得着的猛將,但要與巔峯期的關羽相比,他們還都差着一個很明顯的檔次。徐晃最體現實力的一戰就是與許褚的那場廝殺,兩將“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曹操見之心喜,“不忍以力並之,當以計招之”,派滿寵前去招降,說是“不忍以健將決死戰”,通過這樣的敘述,可見徐晃雖爲良將,能支撐住許褚五十餘合,但其武力值尚明顯在許褚之下,繼續廝殺下去,有敗無勝。

  南鄭之戰,龐德力敵曹軍四將的車輪戰,“毫無懼色”,頗顯勇悍之風。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戰前曹操就“深知龐德之勇”,意欲收服之,令諸將“須皆與緩鬥,使其力乏,然後擒之”,出戰的諸將都必須在保障不傷着龐德的情況下與之廝殺,當然無法全力發揮。許褚就是在這種嚴重放水的情況下“戰五十餘合亦退”。這也說明龐德在武藝上並不會強於徐晃(當年徐晃與許褚可是硬碰硬地真打)。龐德之悍勇在徐晃之上,徐晃之力量則略勝一籌。

  以龐德和徐晃這樣的武力值,若與巔峯期的關羽相比,那就差着一個很明顯的層次。關羽的巔峯期是土山之戰到千里走單騎這段時間:土山之役,“奮力殺退”許褚與徐晃的聯手夾攻;白馬坡萬馬軍中突陣,斬顏良首級而還;延津渡一戰,“戰不三合”驚走文丑,再追斬之;千里獨行,過關斬將,刀下無三合之將;古城外“一通鼓未盡”,刀劈蔡陽。那時候的關羽年齡三十六歲,正值爆發力、武藝、經驗和耐力的巔峯期,赤兔馬也剛入壯年,速度優勢非常明顯,關羽如虎添翼,武力值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真可謂是大殺四方,所向披靡。

  以龐德和徐晃的武力值,也就是相當於未盲時的夏侯惇,處於實力較強的“一流猛將”,但與關羽這樣的“超級猛將”相比,還差着一個層次。若與巔峯期的關羽在陣前堂堂正正地廝殺,最多也就能抵擋個二十餘合,再打下去,性命不保。

  關羽北征襄樊時,已經進入了武力值的衰退期,戰鬥力大打折扣,威猛不再,在這樣的狀態下與龐德、徐晃兩次交鋒都落了下風也不足爲奇。

  結論:無論曾經追風趕月、騁馳天下的寶馬神駿,還是“英名震於華夏”的無敵英雄,終會有遲暮老去的那一天,他們從來不會輸給強大的敵人,只會輸給滄桑的歲月。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