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又名黄栀子、山栀、白蟾,为茜草科植物栀子 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鼻,白癞,赤癞,疮疡。"

《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炮制】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块。果皮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可见翅状纵横。种子多数,扁卵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与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用法与用量】 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栀子的作用

  1. 泻火除烦:热病心烦(越鞠丸,子豉汤,丹逍遥散);高热烦躁(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2.清热利湿:湿热黄疸;小便短赤(茵陈蒿汤,子柏皮汤);热淋(八正散);血淋(小蓟饮子)。

  2. 3.凉血解毒:血热出血(十灰散);痈肿疮毒;外用治扭挫伤生子长於清热泻火,汁拌炒治烦呕,焦子及子炭常用於止血,子仁功善清心除烦,子皮兼清表热。

栀子的禁忌

1、脾胃虚寒,便溏食少者忌用。

2、《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3、《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