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按照日军方面的统计,与其交战的英军、英缅军、英印军共计步兵43个营,此外还有直属炮兵和坦克等部队,兵员合计45000人。日军在缅甸的战损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国军队造成的,而远征军与日军交战的战斗伤亡约为17000余人,单以战斗伤亡的对比来说,其实要比国内战场的战损比要好一些,这当然是中国军队动用精锐的缘故。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其陆海军同时向东南亚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自称为是“南洋作战”。

在东南亚区域的美英军队一触即溃,日军在菲律宾、马来半岛都迅速取得了胜利。此后,日军又从泰国攻入缅甸,开始了其自称的“缅甸作战”。

缅甸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同时也是当时中国最后一条有效的海外物资通道。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就未来联合防卫缅甸的问题进行过接触,但英国人害怕中国在缅甸获得更大影响力,一直不允许中国军队提早进入布防。

直到日军正式攻缅,英国人才急切地要求中国军队南下。

日军当时入缅作战的兵力规模不大,其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占领全缅甸,但英军一触即溃给了日军迅速北进的野心。而中国军队出动了当时装备最好的第5军南下,意在与英军联手击败日军,保住这最后一条海外通道。

可英国人当时并不这么想,其只是希望中国军队能拖住日军进攻的速度,以使得英军能够安然撤到印度。但英国人这个想法却从没有跟中国军队透露,结果就是每当中国远征军试图组织一场会战时,就会因英国人的自私而流产。

因此以第5军为首的中国远征军10万精锐南下作战,几乎一场像样的会战都没有打成功。不仅如此,日军右路的56师团以汽车搭载快速行军,迅速击败较弱的东路远征军,竟然轻易地占领了中国军队的后方基地腊戌,并且由此攻入了滇西,掐断了远征军主力的归路。

而在选择归国路线时,杜聿明因被英国人坑惨的缘故,不愿进入印度,而是选择听从蒋介石命令,走野人山回国,结果在崇山峻岭中,上万名士兵倒在了这里。

据战后统计,第5军的42000名官兵中,伤亡于战场上的有7300余人,但在撤退途中的损失却有14700多人。

其中第200师仅剩4000人、新22师和96师各自仅剩3000人,第5军直属部队剩10000人,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一,但坦克等重装备损失很大。

而同时参加远征军的第6军和第66军损失一样巨大,66军的番号甚至都被撤掉。

这两个军连同第5军的总损失合计有近6万人之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死伤于撤退途中,这些军人没有倒在与日军血战的战场上,却把性命丢在了缅北的崇山峻岭中,实在是令人痛惜。

而按照日军方面的统计,与其交战的英军、英缅军、英印军共计步兵43个营,此外还有直属炮兵和坦克等部队,兵员合计45000人;与其交战的中国远征军共计有中国远征军3个军9个师共计约10万人,此外还与国军71军和云南地方军交战。

其宣称战果统计为:(中英等国军队)遗弃尸体27454具、俘虏4918人。

缴获坦克270辆、装甲车134辆、山野炮104门、机车333台、客货车厢6000节、汽车7383辆、机动车(牵引)388辆。

而日军的战报中仅统计了其死亡数字,计战死1896人、伤死103人、其他原因死亡432人,具体分部队则是第18师团123人、第33师团730人、第55师团702人、第56师团286人,其他配属部队590人,合计2431人。

按照通常的阵亡与负伤的比例为1:3,则日军战伤人数约为6000人左右,战斗死伤人数合计约为8000人。

日军在缅甸的战损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国军队造成的,而远征军与日军交战的战斗伤亡约为17000余人,单以战斗伤亡的对比来说,其实要比国内战场的战损比要好一些,这当然是中国军队动用精锐的缘故。

其中第5军自不必说,第6军也是实打实的中央军,第66军虽然是新建部队,但新38师也是税警总团的血脉。此外,由曾经的三大“德械师”组成的71军也计划列入远征军作战,随后虽未来及,但也担负了怒江东岸的守卫任务。

如果当时英国人要是诚心与中国军队携手抵抗,缅甸之败不会那么迅速,同时更不会败得那么惨。

要知道,此役不仅仅是英国人失去了缅甸,中国囤积在腊戌等地的大批战略物资也被日军所得,这是十分令人痛惜的。

据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统计,其损失的物资有卡车223辆、钨、锡等珍贵矿物4523吨、油料842990加仑、损失财物合计美金94936元、港币41578元、缅币73246盾、国币4803242元。

此项仅为资源之损失,大批武器和军资损失尚不在内。

如第5军所属的战车部队在撤退时便将完好的T26坦克破坏,并遗弃在道路上以延缓日军的追击速度。

当时第5军战车部队归属林蔚的参谋团指挥,杜聿明战后即痛心疾首地称:

敌向惠通桥急进,当时参谋团控制着战车部队,竟不知使用战车逐次抵抗,阻击敌人,反令与不与敌战斗,又在芒市附近破坏一连战车以阻塞道路,他们对于武器运用毫无常识,可以想见。

当时,整个中国可用的战车部队只有第5军划归胡宗南部指挥的一部及第5军本部直属战车部队。前者实际上脱离了第5军体系,成了胡宗南部的“精美摆设”,而第5军直属的这部分战车也在入缅作战中损失极大,此后极少参与实战。

日军当时不仅在滇西取得进展,还轻取了缅北的密支那,这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中国得到外援的通道更为艰难。

如果缅甸战局没有败退得那么迅速,那么中国军队以生力军依托缅北和滇西的特殊地形是可以守得住的。而在日军最初的战略规划中,也仅仅是打到曼德勒一线为止。

假如战局真是如此,那么从印度转缅北照样可以让极端艰难的中国获得大批援助物资,甚至就是空运的话航程及危险程度也会大大下降。

但日军控制了密支那,则使得公路转运根本不可能,航空运输也不得不向北转移,走极度危险的驼峰航线,在损毁率极高的同时,运量也算不上很大。

1942年5月到12月的8个月时间中,驼峰航线的运量合计为51580吨;就这么点援助物资,绝大多数还是空军物资,能归属到陆军者少之寥寥。

如果密支那和滇西能在自己手中,那么便有数倍乃至于数十倍的物资可以输送到国内,更多的美械部队得以换装后,或许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就不一定败得那么惨。

同时日军控制了滇西和缅北则更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军队反攻的难度。

1944年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组建,其主要战场实际就是在滇西,其名曰远征军,实则就是从怒江东岸攻到怒江西岸,又何来远征之实呢?

而这次滇西战役,在日军构筑数年的坚固堡垒面前,远征军光是战斗损失就有将近7万人之巨;而中国驻印军实际上主要也是围绕密支那展开作战的,尽管武器和训练都堪称精实,但也付出了17000余人的战斗伤亡。

两军合计如此巨大的损失,终于在1945年初打通了滇缅路,美援物资可以较大量地通过陆地输送到西南。

而以新到美援为基础,国军除了将6个军的远征军充实到位外,又一口气换装了6个装备更好的三十四年甲种军。

然而当这些部队换装完毕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了,这些武器先进的部队未能给予日军更大的杀伤,还是很令人遗憾的。

所以说,第一次入缅之败,所产生的恶果是极大的,而且这仗输得糊里糊涂,将士们死得不明不白,实在令人难以释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