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爆发后,为了有效实现人员分类管理,完成居民区的精准画像,切实保障居民生活,花木街道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将6个社区、47个居委、167个小区防控管理全覆盖。FM93. 4上海新闻广播,中午12点直播,晚上7点重播的《市民与社会》节目,今天(6月2日)将播出在花木街道的讨论:“特大城市人口集聚,数据能否成为治理能力。

后疫情时期,社区仍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经过前期艰苦卓绝的“疫”作战,社区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强大力量,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面对新形势下防控常态化工作,哪些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成为未来社会治理的新方法、新机制?

上海新闻广播《市民与社会》栏目携手上海大调研、上观思想汇、人民网上海频道等媒体推出系列节目: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之治大讨论,共同找寻答案,推动相关制度完善和供给,让“善能”者有更大空间。

FM93. 4上海新闻广播,中午12点直播,晚上7点重播的《市民与社会》节目,今天(6月2日)将播出在花木街道的讨论:“特大城市人口集聚,数据能否成为治理能力?”敬请关注。

花木街道约20多万人口

街道下辖40多个居委会

100多个小区,仅60逾个公务人员......

面积大、人口多,疫情之下

如何及时掌握疫情重灾区的人员流向?

如何迅速从中筛查出疫情接触者?

如何守好门、管好人,实现一网管全城?

大数据可谓功不可没

目前,在花木街道

大数据技术已成为

不可或缺的防疫工具

未来,大数据还能怎么用?

如何用大数据守好门

疫情爆发后,为了加强小区巡逻,减少人员接触,金地物业管理的浦东新区联洋年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不断升级防控措施,推出机器人安保值守巡逻,被业主们昵称为“金宝宝”。

从去年十月份起金宝宝就是小区里的“安保担当”,可以360度旋转,呈现小区内的情况,巡逻录像将保留15天。疫情发生以来,金宝宝就变身为“防疫宣讲员”,每天按照既定的路线巡逻,滚动播放防疫提醒和注意事项,每到楼道前还会停留、旋转一圈。

此外,金宝宝还会拍摄个别业主的不文明行为,会滚动播报温馨提示,提醒业主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目前,小区内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及对安保人员的投诉均大幅下降了。

如何用大数据看好人

疫情爆发后,为了有效实现人员分类管理,完成居民区的精准画像,切实保障居民生活,花木街道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将6个社区、47个居委、167个小区防控管理全覆盖。

花木街道副主任张晓山表示,疫情期间,居委工作人员“带图作战”,手机上便可查询小区隔离人员的情况。

“我们街道管辖的范围内,每一个社区、每一栋楼房、每一个楼道和每一个单元里,在哪个方位,房子结构是怎样的,里面住了多少人,每个人的年龄和性别,他们是常住居民还是租户、外籍人还是本地人,他们最近是在家里呆着,还是在外工作……这些信息,我们街道掌握,小区的居委会掌握,防控小组也会掌握。

如果他是隔离人员、外籍人员,那么我们还知道他是哪国人,何时来的,当天的身体状况如何,甚至每日的体温和生活供应情况、垃圾处理如何等等,只要你说得出的事,我们都可以从大数据里找到。”

在花木街道市民信息系统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小区的返沪人数,诚运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大家看到这个楼的颜色是黄色和白色,那就意味着在疫情期间的返沪人数大概是白色楼宇,也就是大概0~1个人之间;黄色的楼宇是总量在1~10个人之间;红色的话,这个楼里面就有20~250个人。

还可以看到具体的楼层,那里显示有小人头标志。有三个实心人头,橙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它们是由不同的地区返沪的人员,人头变成空心之后,表示他已经满14天隔离,所有的人满14天隔离之后,就会变成一个空心的人头。

现在疫情已经差不多过去了,所以图上大部分都是空心的人头,但是这个楼每个房号都有一个底色,这说明它曾经是一个有颜色的人头,这个房间的颜色是会留在上面的。”

未来如何利用大数据

大数据的应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人工智能时代,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摒弃传统思维,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新挑战。

上海市政协委员游闽建律师表示,大数据平台只有在不断解决居民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平台,或者说不同的数据的归集、采集,他的应用会更广。比如,我们的公共服务,供给可以更加的精准。

这是数字化的改革,也是一个趋势,将来我们投入的能力都会有一些变化。以前我们重复的劳动,比如有很多表要填,以后就没有必要了。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平台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以后我们平台的再升级可以多听听居民的意见,多听听居委会同志的意见,当然还有管理者的意见。

我相信只有不断的解决这些需求,我们的平台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花木街道副主任张晓山表示,希望可以用一张网,解决未来更多的问题。

“很多横向的各个部门,很多街镇都在围绕智慧城市做一些事情。我觉得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从上到下还存在很多数据壁垒,没办法共享。

我们是看到了这样的愿景,可以通过这样一张网,统管的网,通过数字孪生城市的平台,解决社会治理当中的所有问题,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黄晓春教授表示,在数据平台上,正在实现越来越多的跨部门协同、数据信息协同。不仅是政府部门的数据,特殊情况下,某些地区,商业部门掌握的数据也开始进入到治理的体系中来,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解决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来说,我们怎么来实现我们的公共资源的精准有效的布局呢?我们怎么知道在什么地方造三甲医院呢?我们怎么知道在什么地方建运动场呢?我们怎么知道在什么地方建菜市场呢?以前这些东西我们基本上靠拍脑子的,现在有了海量的数据之后,我们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尤其是我们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

坦白说基层的管理问题,如果当年规划的时候没有想明白,就会导致基层有很多的困扰,今天有了大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大数据时代,一切皆可量化

如今,大数据已渗透到

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大数据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谁也不能阻止大数据的发展

你觉得大数据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呢?

编辑:赵旻

责任编辑:向晓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