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爆發後,爲了有效實現人員分類管理,完成居民區的精準畫像,切實保障居民生活,花木街道建立了一個數據庫,將6個社區、47個居委、167個小區防控管理全覆蓋。FM93. 4上海新聞廣播,中午12點直播,晚上7點重播的《市民與社會》節目,今天(6月2日)將播出在花木街道的討論:“特大城市人口集聚,數據能否成爲治理能力。

後疫情時期,社區仍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經過前期艱苦卓絕的“疫”作戰,社區形成了”聯防聯控“、”羣防羣治”強大力量,成爲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面對新形勢下防控常態化工作,哪些有突破性、創造性的經驗可複製可推廣,成爲未來社會治理的新方法、新機制?

上海新聞廣播《市民與社會》欄目攜手上海大調研、上觀思想匯、人民網上海頻道等媒體推出系列節目: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區之治大討論,共同找尋答案,推動相關制度完善和供給,讓“善能”者有更大空間。

FM93. 4上海新聞廣播,中午12點直播,晚上7點重播的《市民與社會》節目,今天(6月2日)將播出在花木街道的討論:“特大城市人口集聚,數據能否成爲治理能力?”敬請關注。

花木街道約20多萬人口

街道下轄40多個居委會

100多個小區,僅60逾個公務人員......

面積大、人口多,疫情之下

如何及時掌握疫情重災區的人員流向?

如何迅速從中篩查出疫情接觸者?

如何守好門、管好人,實現一網管全城?

大數據可謂功不可沒

目前,在花木街道

大數據技術已成爲

不可或缺的防疫工具

未來,大數據還能怎麼用?

如何用大數據守好門

疫情爆發後,爲了加強小區巡邏,減少人員接觸,金地物業管理的浦東新區聯洋年華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不斷升級防控措施,推出機器人安保值守巡邏,被業主們暱稱爲“金寶寶”。

從去年十月份起金寶寶就是小區裏的“安保擔當”,可以360度旋轉,呈現小區內的情況,巡邏錄像將保留15天。疫情發生以來,金寶寶就變身爲“防疫宣講員”,每天按照既定的路線巡邏,滾動播放防疫提醒和注意事項,每到樓道前還會停留、旋轉一圈。

此外,金寶寶還會拍攝個別業主的不文明行爲,會滾動播報溫馨提示,提醒業主及時糾正不文明行爲。目前,小區內居民的不文明行爲及對安保人員的投訴均大幅下降了。

如何用大數據看好人

疫情爆發後,爲了有效實現人員分類管理,完成居民區的精準畫像,切實保障居民生活,花木街道建立了一個數據庫,將6個社區、47個居委、167個小區防控管理全覆蓋。

花木街道副主任張曉山表示,疫情期間,居委工作人員“帶圖作戰”,手機上便可查詢小區隔離人員的情況。

“我們街道管轄的範圍內,每一個社區、每一棟樓房、每一個樓道和每一個單元裏,在哪個方位,房子結構是怎樣的,裏面住了多少人,每個人的年齡和性別,他們是常住居民還是租戶、外籍人還是本地人,他們最近是在家裏待著,還是在外工作……這些信息,我們街道掌握,小區的居委會掌握,防控小組也會掌握。

如果他是隔離人員、外籍人員,那麼我們還知道他是哪國人,何時來的,當天的身體狀況如何,甚至每日的體溫和生活供應情況、垃圾處理如何等等,只要你說得出的事,我們都可以從大數據裏找到。”

在花木街道市民信息系統平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小區的返滬人數,誠運中心工作人員表示,

“大家看到這個樓的顏色是黃色和白色,那就意味着在疫情期間的返滬人數大概是白色樓宇,也就是大概0~1個人之間;黃色的樓宇是總量在1~10個人之間;紅色的話,這個樓裏面就有20~250個人。

還可以看到具體的樓層,那裏顯示有小人頭標誌。有三個實心人頭,橙色、黃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它們是由不同的地區返滬的人員,人頭變成空心之後,表示他已經滿14天隔離,所有的人滿14天隔離之後,就會變成一個空心的人頭。

現在疫情已經差不多過去了,所以圖上大部分都是空心的人頭,但是這個樓每個房號都有一個底色,這說明它曾經是一個有顏色的人頭,這個房間的顏色是會留在上面的。”

未來如何利用大數據

大數據的應用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數據技術的使用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人工智能時代,要想與時俱進,就要摒棄傳統思維,迎接大數據帶來的新挑戰。

上海市政協委員遊閩建律師表示,大數據平臺只有在不斷解決居民需求的情況下,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我相信通過這樣的平臺,或者說不同的數據的歸集、採集,他的應用會更廣。比如,我們的公共服務,供給可以更加的精準。

這是數字化的改革,也是一個趨勢,將來我們投入的能力都會有一些變化。以前我們重複的勞動,比如有很多表要填,以後就沒有必要了。

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平臺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以後我們平臺的再升級可以多聽聽居民的意見,多聽聽居委會同志的意見,當然還有管理者的意見。

我相信只有不斷的解決這些需求,我們的平臺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花木街道副主任張曉山表示,希望可以用一張網,解決未來更多的問題。

“很多橫向的各個部門,很多街鎮都在圍繞智慧城市做一些事情。我覺得比較核心的問題就是從上到下還存在很多數據壁壘,沒辦法共享。

我們是看到了這樣的願景,可以通過這樣一張網,統管的網,通過數字孿生城市的平臺,解決社會治理當中的所有問題,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上海大學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黃曉春教授表示,在數據平臺上,正在實現越來越多的跨部門協同、數據信息協同。不僅是政府部門的數據,特殊情況下,某些地區,商業部門掌握的數據也開始進入到治理的體系中來,可以幫助管理者更好的解決問題。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城市來說,我們怎麼來實現我們的公共資源的精準有效的佈局呢?我們怎麼知道在什麼地方造三甲醫院呢?我們怎麼知道在什麼地方建運動場呢?我們怎麼知道在什麼地方建菜市場呢?以前這些東西我們基本上靠拍腦子的,現在有了海量的數據之後,我們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尤其是我們的公共資源的配置,我們就可以未雨綢繆。

坦白說基層的管理問題,如果當年規劃的時候沒有想明白,就會導致基層有很多的困擾,今天有了大數據之後,我們就可以更好的處理這些問題。”

大數據時代,一切皆可量化

如今,大數據已滲透到

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大數據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誰也不能阻止大數據的發展

你覺得大數據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呢?

編輯:趙旻

責任編輯:向曉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