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如此重要的考试,考场居然无法禁绝手机带入并彻底屏蔽信号、精密仪器存在 " 失灵概率 ",已经让人十分好奇,而恶作剧论从最初抛出到最终 " 倒掉 ",更让人感觉如入梦幻空间。

几年之间,安徽高职考试连发三次泄题事件,且每次均显 " 民不举官不究 " 情节。真是好生奇怪!

对于这种西瓜型的 " 蛛丝马迹 ",想查清简直太小儿科了。人们丝毫不用担心最终处理结果的宣布。只不过,最终上名单的,是不同的名字而已。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有个俗称:职高生 " 对口高考 ",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其他地方的高职考试并非没出过问题,例如 2015 年福建出现过类似事件,但一个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可谓罕见。这说明,在当地,高职考试的组织和监管可能存在漏洞。

令人不解的是,每次都是网友投诉后,媒体跟进后,有关方面才如梦方醒。甚至一时半会还醒不来,做出让人惊讶的断言。

例如,2017 年泄题事件引起关注后,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一度称,经初步调查判断,此事系考生恶作剧。并表示,虽然考试过程中禁止考生携带手机与电子设备,但由于考生数量较多,不排除有考场监考老师出现疏忽或者电子探测仪失灵的状况,造成有考生携带手机进入考场。而不久,该院通报进展时则称,通过技术手段,查明 3 名犯罪嫌疑人均系某中学高三学生,涉嫌组织考试作弊。

如此重要的考试,考场居然无法禁绝手机带入并彻底屏蔽信号、精密仪器存在 " 失灵概率 ",已经让人十分好奇,而恶作剧论从最初抛出到最终 " 倒掉 ",更让人感觉如入梦幻空间。

虽说每起事件均有处理结果出来,但如果处理完之后,又继续 " 犯 ",那就得从根子上找原因。而不是仅仅处理相关当事人——何况呼唤老师 " 排序 "、分工协作等情节如果属实,则已说明这场作弊的性质严重程度,必须彻查到底。而公众最为关注的是,在眼前防线接连被突破的尴尬局面中,有关方面何以应对、何以制约。要知道,作弊事件能再一再二再三发生绝非偶然,它考问的是关于一个领域的治理能力。

(作者 伍里川,摘自《现代快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