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自21世紀初開始,玉門和多數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昔日繁華不在,隨着玉門市政府舉城搬遷至約70公里外的新城區,老城區盛時曾達十餘萬人的“人氣”,隨着“人去樓空”的衰敗僅留守約萬人。田建春舉例說,2018年後半年成立的玉門市鐵人王進喜幹部學院,致力於傳承“鐵人精神”、河西走廊獨特紅色資源和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等,從最初定位服務於甘肅“培訓”,不斷升級至全國範圍。

中新社蘭州6月1日電題:“中國石油工業搖籃”玉門:“守舊如玉”謀人氣復歸

作者馮志軍張婧

古詩有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以此命名的甘肅酒泉市玉門市,因石油資源枯竭而“消沉”多年,但當地“守舊如玉”地留住七八十年前的“鄉愁”,並加以改造成爲當下研學和旅遊的“稀罕物”,吸引“人氣”復歸。

“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中國首個天然石油基地”“‘鐵人’王進喜故鄉”……打開玉門市的“履歷”,不難從中探究出其過去的“繁華與喧囂”。20世紀三四十年代,玉門累計原油產量佔中國總產量逾九成;20世紀60年代起,先後向全國各油田輸送骨幹力量十餘萬人。但自21世紀初開始,玉門和多數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昔日繁華不在,隨着玉門市政府舉城搬遷至約70公里外的新城區,老城區盛時曾達十餘萬人的“人氣”,隨着“人去樓空”的衰敗僅留守約萬人。

“數年前,一兩千元(人民幣,下同)可以在老城區買一套房,甚至幾萬元能買一棟樓。但這兩年,已經有人謀劃在老市區投資開發房地產。”玉門市鐵人王進喜幹部學院副院長田建春,此前長期在玉門市住建系統任職,他對玉門老城區的興衰有自己的“一本賬”。

田建春舉例說,2018年後半年成立的玉門市鐵人王進喜幹部學院,致力於傳承“鐵人精神”、河西走廊獨特紅色資源和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等,從最初定位服務於甘肅“培訓”,不斷升級至全國範圍。“預約不斷”使得2019年接待學員10萬餘人次,當年夏季更是出現“喫住排隊的現象”。

“從最少的不足萬人,到近幾年通過石油化工、清潔化工等產業吸引回了一些人,目前常住人口逐漸恢復到約2萬人。”田建春表示,由於玉門老城區住宿“承載力”日漸捉襟見肘,今年當地計劃改造完成5000多套公寓。

近年來,玉門對老城區已廢棄、破敗不堪的文化宮、活動中心、影劇院,以及家屬樓等建築進行改造升級,既保留“原汁原味”,又嚴守“安全便捷”。同時加入體驗式元素,設置人拉肩扛搬運鑽機、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鑽等場景,模擬王進喜的工作環境,讓學員真切瞭解,並感受石油工人的艱辛。

在“修舊利廢”的同時,玉門市還探索多徑轉型。如以“世界風口”爲依託興起的“風光資源”的新能源產業、依靠廣袤戈壁灘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等。

“從‘一油獨大’,到資源枯竭,再到培育新產……玉門發展經歷了非常強烈的一種變遷。”玉門市委書記胡志勇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近年當地做了一大批煤化工和精細化工項目,加之文化旅遊和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產業轉型的成果陸續顯現。

胡志勇表示,隨着一些廢舊的建築“復活”,玉門老市區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狀態,把過去廢舊的一些技術設施重新加以改造和利用,不但節約了資源,而且凸顯了玉門老城的年代感和歷史記憶。(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