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威歷史悠久,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爲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屬國匈奴軍人,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建了外形像祁連山的墳墓。

在漢朝初期,因爲匈奴的屢次犯境,從高祖時代開始就威逼漢朝與匈奴和親。嚴重影響了大漢的威嚴,直至武帝時代,匈奴依然是以此威逼,並且經常兵犯雁門關。武帝果斷採取了反制手段,自此就出現了不少的能臣武將,其中就有非常年輕的霍去病。

霍去病時漢武帝皇后衛子夫和大將軍衛青的外甥,權臣霍光異母兄。霍去病對匈奴作戰中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殲滅戰。17歲就當上了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聖地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徙烏桓至匈奴左部故地,以牽制匈奴。

在對匈戰略上,霍去病注重恩威並施、誅叛柔服。他在作戰中招降大量匈奴部落,並大膽使用歸降的匈奴軍官和士兵作爲自己的主力。霍去病招降的4萬餘河西匈奴人組成屬國軍,此後成爲西漢北方邊境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元狩六年去世,年僅23歲,陪葬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屬國匈奴軍人,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建了外形像祁連山的墳墓。諡“景桓”,取“布義行剛”和“闢土兼國”之意。

他在征戰中攻佔的4座城池均由漢武帝賜名,並且沿用到現在,它們分別是武威、敦煌、張掖和酒泉

我們分別來認識一下這四座城市吧!

張掖

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甘肅省地級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

張掖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古人有詩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市內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來寺、馬蹄寺、鎮遠樓、山西會館、民勤會館、黑水國遺址等名勝古蹟。

酒泉

酒泉,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之間。

酒泉爲漢代河西四郡之一,絲綢之路的重鎮。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自東而西有祁連主峯、討賴山、大雪山、野馬山、阿爾金山、黨河南山、賽什騰山,屬大陸性乾旱氣候。

自古是中原、東北通往新疆和西域的交通要塞, 北部除少部分與蒙古接壤外, 大部與內蒙古阿拉善盟相接, 西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鄰張掖市,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佔甘肅省面積的42%。

敦煌

敦煌,由甘肅省酒泉市代管,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的交匯處,介於東經92°13′—95°30′,北緯39°40′—41°40′之間,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武威

武威,甘肅省轄地級市,被命名爲“中國葡萄酒城” ,簡稱“雍涼”、“涼”、“雍”,古稱涼州,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呈西高東低,局部地形複雜。

武威歷史悠久,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爲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裏設郡置府。武威是古絲綢之路要衝,境內名勝古蹟衆多,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文化旅遊價值;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