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如果这时候他们还是喜欢跟在父母身边,那说明他们遭到了冷落或者孤立,内心缺乏安全感,需要爸爸妈妈给孩子们安全感。很多家长都有这种体会,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谁抱自己都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而长到两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对父母表现的十分依赖,不愿意和陌生人对话交流,甚至看到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就会往爸爸妈妈的身边躲,表现得十分胆怯。

如果孩子有这些行为习惯,那么说明孩子的内心可能缺乏安全感

儿童心理学总是包含着无数的可能性。成年人从不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活动。他们的心理以及他们的大脑思考和操作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来解释。有些成年人觉得平凡的东西很少见,但有些噩梦却让人难以回忆。但是,只要大人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习惯,就意味着他们非常害怕,缺乏安全感。他们不喜欢这种情况,需要成年人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让我们看看这四种行为是什么。

一、洗头恐惧

带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给孩子洗头跟理发是两件比较令人头痛的事情,因为孩子对这两件事都是极其不配合的,需要大人们威逼利诱,有时候甚至是言词严厉的命令。那么,孩子因为何不喜欢甚至恐惧洗头呢?那是因为孩子在洗头时,姿势一般都是头部向下,而这样的姿势会让他们感到很难受,而且有时洗发液和清洗水会流淌到耳朵或者眼睛里,这样更加加重了他们的不适感,所以他们自然就会排斥洗头。

二、睡觉不关灯

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明明已经睡着了,但是灯还没有关,一些家长就会把孩子房间的灯关掉,但是如果孩子夜里醒来,还是会把灯打开再继续睡觉,如果是醒着的时候让他们关灯睡觉,他们就会激烈的反抗。这是因为孩子对黑暗的环境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弱光的小灯,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睡眠,也不至于浪费电。

三、不敢与生人交谈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体会,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谁抱自己都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而长到两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对父母表现的十分依赖,不愿意和陌生人对话交流,甚至看到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就会往爸爸妈妈的身边躲,表现得十分胆怯。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意识,因为这种意识只有等孩子两岁的时候才会开始慢慢形成,所以表现出来就是他会很害怕见到陌生人,其实也是一种内心缺少安全的表现。

四、纠缠大人

其实孩子们在小时候对大人是十分依赖的,大人到哪儿他们到哪儿,只是过了三岁之后,他们开始自己交际,就不会再对大人十分依赖了。而如果这时候他们还是喜欢跟在父母身边,那说明他们遭到了冷落或者孤立,内心缺乏安全感,需要爸爸妈妈给孩子们安全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