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爲卿熱,點擊右上方的“關注”,這裏有很多情感故事在等你品讀。
#親情#
作者:慢sir
01
胡適老先生在《我的母親》短文中曾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天下父母之愛,其實都在一針一線、一封家書、一件小事之中。母愛是溫暖的外衣,時時關愛着你的身體;父愛是貼身的背心,刻刻包圍着你的心。”
“父愛母愛是你身上的兩重衣,無時無刻不圍繞着你的前後,無論你遠隔千山外水,還是在天涯海角,父愛母愛都在你身上緊緊纏繞。”
父母和子女之間有着一生的牽絆,幼時我們學到的第一個比喻句便是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從血緣上的關聯,到內心的牽掛,兩者之間就如同水與魚。
於父母而言,子女就像是那秋天裏的果實,從發芽到開花再到結果,傾注了一輩子的時間和精力。而對子女來說,無論飛得再高再遠,父母始終握着手裏的那根線,家是起點,也是終點。
02
書上和人們口中所說的父母之愛,陳小亮從沒有體會過。在他的印象裏,母親永遠是那個把木棍狠狠抽在他屁股上和腿上的兇狠女人。
至於父親,在他十歲那年,就徹底消失在了他的世界裏。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沒有半點消息,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
小時候,他一直不明白,爲什麼父親說走就走了,難道這個家沒有什麼值得他留戀的嗎?成年以後,他終於明白,當初父親之所以這麼決絕地離開,肯定和母親的暴脾氣脫不了關係。
或許,外面的那個女人更溫柔更賢惠,更有做媳婦做母親的樣子。陳小亮家裏還有一個相差兩歲的弟弟,從小到大,弟弟都是媽媽的心頭寶,但凡好喫的好玩的,全都要緊着弟弟挑選。
作爲哥哥,陳小亮覺得自己多付出一些也沒什麼,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些行爲把弟弟的臭毛病慣了出來。畢業以後,陳小亮就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全家人都指着他喫飯,而母親又一心向着弟弟,事事都以弟弟爲先。
陳小亮是家裏的老大,一般來說,大哥結了婚,弟弟纔會緊跟着結婚,母親爲了給弟弟結婚做了各種準備,甚至犧牲掉了陳小亮的幸福。
03
原本,陳小亮有一個相戀一年多的女友,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母親卻藉口要晚幾年再商議。女友第一次上門,母親就沒給對方好臉色,還故意作踐別人,女友一氣之下提出了分手,陳小亮失去了戀人。
其實,母親不過是爲了攢錢給弟弟買房買車。這些年,陳小亮所掙的積蓄,全都花在了弟弟身上。眼看着已經35歲了,陳小亮還被原生家庭拖累着。
不久前,朋友給陳小亮介紹了一個對象,兩個人慢慢發展成了戀人,陳小亮迫不及待地想要踏入婚姻的殿堂。但此時的他,每月還在給弟弟還房貸。談戀愛花銷不小,而且陳小亮要爲結婚做準備,便拒絕再幫弟弟還月供。
母親找到他,要求每月給自己八千塊的生活費。陳小亮心裏明白,母親一個鄉下婦人,自家的小菜園就能自給自足,一個月也去不了三次超市,哪裏還需要這麼多的生活費。
04
從前,除了給弟弟還房貸,剩下的錢他都給了母親做生活費。事後,他才知曉,每次給了母親生活費,母親轉手就給了弟弟。這樣的事情,以前他可以忍耐,但現在他想要追尋幸福,絕對不會再委屈自己了。
陳小亮告訴母親,他只願意給一千塊的生活費,至於弟弟,他再也不會幫扶,成年人應該靠自己。
大多數家庭裏,父母都比較偏愛最小的那個孩子,但這也僅限於小的時候。長大以後,父母還是能夠一視同仁的。只不過有的孩子不夠爭氣,而父母又沒太大的本事,便會想要爭氣的那個孩子幫扶一下不爭氣的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啓蒙老師,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原本就缺少家人的關愛,父母中的一方若再偏心,不被偏愛的那個孩子心裏真的很苦。
如今都在響應二胎政策,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對孩子一視同仁,如果不能做到,就不要把他帶到這個世上來受苦。
-END-
今日話題:
大多數父母都偏愛最小的孩子,你覺得是因爲什麼?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