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安石,大多數人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時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不過因爲一次變法改革,王安石被黑得體無完膚,直接上升到對他的人格攻擊。其實如果不說變法,單論人品,王安石是一名的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的官員,且十分節儉。在穿衣上,他總是隨心所欲、不修邊幅的,他認爲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享樂上。

簡單介紹一下這位“邋遢大叔”吧。王安石,字介甫,慶曆二年的時候考中了進士,擔任過知縣、通判等官職,都取得了不錯的政績。公元1069年,由王安石主持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史稱“熙寧變法”。但此次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其實早在公元1058年,王安石就給宋仁宗上書了萬字諫言,分析北宋的內憂外患,要求開始變法革新,不過當時宋仁宗沒理他。

王安石畫像

那麼王安石變法爲什麼不被世人認可,以及爲何會失敗?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和原因

我是北宋熙寧年間一名毫不起眼的農民,家裏有幾畝薄田,主要是用來種植糧食作物的。每天披星戴月地往返田地間幹活,都不知辛苦爲何物。好在家中在前兩年幫我娶了個媳婦,今年剛生了個大胖小子,這是唯一的喜事。不過,家裏的負擔也更重了,先前媳婦還能幫着繅絲織布賣給集市上的老闆換一些錢,現如今一家四口全靠着我來養活。

可是就算每天累死累活地耕種,也頂多勉強填飽肚子,因爲我們還要面對沉重的徭役。我只希望孩子將來長大後一定不能像我這麼沒出息,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在北宋這麼重視文官的朝代一定有所作爲。或許有人會覺得很奇怪,北宋不是商品經濟很繁榮嗎,爲什麼農民的生活會這麼慘?其實北宋看似繁榮的背後,早已是一副積貧積弱的局面。

早期就連西夏這種小國都很猖狂,時不時就來騷擾打擊一下我們。其實,不止我們農民窮,朝廷也沒錢,整個大宋朝都窮。宋太祖經過“陳橋兵變”後建立大宋,他繼承了後周的疆土,留着前朝臣子,其實也把那些毛病也轉接過來了。所以發展下來,北宋的朝廷官員就像個大雜燴,啥官都有。宋仁宗時期的大小官吏就已經多達17000多名了。

看似繁榮的北宋

這還只是正式官員,其他七七八八的候補都沒算進去。而且北宋對官吏的待遇着實好,像我們農民,一個月拼死拼活能有個1800錢的收入,這也只夠一家人喫飯而已。但是一個九品芝麻官一個月俸祿就多達12000錢。而宰相的月收入更是驚爲天人,40萬錢!這還只是基本工資而已。所以說北宋的冗官現象還是很嚴重的,有些官吏享受着高薪,卻是混日子的。

大宋朝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冗兵現象。北宋初年的時候,有幾個小國經常來挑釁邊疆,朝廷就派了重兵去把守。但又怕中原地區無人守衛,就招了大量青壯充爲禁軍。與此同時,每逢災年時,朝廷又害怕我們農民搞起義,就會派人來我們災區招一些青壯年當兵。宋仁宗時期,普通士兵和禁軍加起來已經有兩百萬出頭,朝廷怎麼養得起?

當然還是一層層剝削到我們農民頭上,搞得大傢伙都叫苦連天的。不僅如此,朝廷還經常舉辦個大宴,嫁個公主,官吏們既奢靡浪費,這樣一來,再繁榮的經濟都會被搞垮。不僅如此,咱們大宋朝的經濟完全是一個收不抵支的狀態。我們家三代都是自耕農,所以得向朝廷繳納地稅,但是由於那些官員以及他們的親戚搞土地兼併,導致宋仁宗時期有七成土地都不用交稅。

北宋官員奢靡的生活

不過好在朝廷的主要經濟來源也不在地稅,而是官營,比如鹽、茶等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產品,只要壟斷一下就有錢賺了。北宋早期的商品經濟繁榮也大都來源於此,因爲壟斷可以賺取大量利潤。然而,由於後期生產技術也沒得到改進和升級,專賣制度也漸漸幹不下去了,賺不了多少紅利。到了宋神宗繼位的時候,朝廷已經窮到頭了,都沒錢給官吏發工資了。

這時候王安石就登上了歷史舞臺,搞起了變法,一般來說,歷朝歷代也有很多改革家,如果變法搞得好,咱們大宋朝真的能鹹魚翻身。但其實大宰相王安石的變法根本也沒起作用,我老爹就親身經歷了那個變法,他說廣大農民經歷變法後,變得更窮了。

王安石變法有關農業方面的措施

  • 青苗法

王安石認爲,促進農業生產是解決財政問題最好的辦法,只要農民們每年的收成增加,稅收自然也能增長。我們農民最難熬的季節就是春天,這個時候去年收穫的糧食早已喫完,又沒有新的糧食可收。實在熬不過去的農民就會跟那些有錢的地主借高利貸。針對這種現象,王安石實行了“青苗法”,把糧倉裏的糧食這算爲本錢,貸給那些有困難有需要的農民。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

年利率爲百分之二十,等到還款時,可以還糧食,也可以還錢財。可這“青苗法”看似解決了我們農民的燃眉之急,實際上大大加重了我們的負擔。雖然王安石早前在其他縣試驗“青苗法”,但那是因爲試驗地域範圍小,王安石容易控制。如今整個大宋朝實施青苗法,部分官吏各懷鬼胎,有的爲了獲得政績,甚至強制性要求我們貸款,使得我們無緣無故就被要求還貸。

再加上有些富戶還要給貧戶做擔保,如果窮人還不起錢,逃跑了,富人身上的擔子會更重。還有些農民不僅要還朝廷的債,還得還地主的高利貸,身上負債累累,受到了雙重剝削。總之,青苗法最初的目的是好的,爲了緩解我們普通農民的壓力與負擔,但最後的結果別提多糟糕了,還讓那些貪官污吏鑽了空子,讓廣大農民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 募役法

再來說說“募役法”,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交錢來免除徭役。大家都知道徭役是無償勞動的,期間產生的所有費用還要自己承擔,所以很多人都想逃避徭役。而募役法一出臺,農民們就不用一天到晚想着該怎麼逃役,而是會花更多時間去想到底該怎麼提高糧食產量等,而且也擁有大量在田地中工作的時間,不僅能提高糧食收成,還能增加朝廷財政收入,何樂而不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

然而王安石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方法嚴重損害來那些地主階層的利益,因爲他們原來根本不用服役,但王安石卻讓他們都必須服從徭役,不想服役就按人口交錢。而且大戶人家人口特多,這筆錢不是什麼小數目,這麼一來,人家大地主怎麼樂意?最後由於遭到了大地主以及保守派的強烈抵制並反擊,募役法以失敗告終。

  • 農田水利法

還有“農田水利法”。簡單來說就是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如果想要農田有好的收成,就得有比較發達的水利,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而興修水利的費用是按照貧富等級的高低讓那些住戶出的,如果錢還是不夠,就可以向朝廷借錢來修。據說在農田水利法實施後的幾年時間內,整個大宋朝共興修了一萬多水利工程,灌溉了無數良田。

  • 方田均稅法

最後說說“方田均稅法”,這個舉措出臺主要還是爲了解決賦稅不公平的問題。因爲當時有很多當地的權貴地主手裏握着大量的良田,但是爲了少繳稅,刻意將一些土地給藏起來,就可以躲過田稅徵收。而像我們普通的農民,既要受到大地主的欺壓,又要承受沉重的賦稅。方田均稅法實施後,官府派衙役拿着工具去重新丈量土地。

王安石遭到保守派的反對

然後根據這些土地的肥沃程度、色澤薄厚來劃分,再根據這些等級收取不同的費用。一等土地收的稅最高,以此類推。不過這項措施還是嚴重侵犯了富商、地主間的利益,受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沒幾年這項措施也被迫中止。

王安石變法的影響

王安石變法確實給大宋朝帶來了一些紅利,搞了幾年的青苗法和募役法帶來了將近七百萬貫的收入,其他變法七七八八加起來的利潤足夠朝廷花個二十多年了。然而,前面提到過,王安石變法其實損害了封建官僚以及貴族階層的利益,而變法的實質是變相的“劫富濟貧”。在王安石的理想世界裏,像我們這樣的貧苦百姓是完全不需要增加賦稅的,可朝廷又需要錢。

因此就只能從富人口袋裏拿錢。而當時的官僚集團沒有一個人支持王安石,甚至他的好友司馬光、韓琦、富弼等都強烈反對變法,而宋神宗又是個不太可靠的君主,面對百官的集體反對,只能中斷變法。要說起王安石變法的影響,客觀上來說,它是一次比較失敗的改革,甚至稱不上是改革,只是王安石的“理想主義”罷了。

王安石雕像

​結語

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爲大宋朝稅收增加做了一點貢獻。而變法也緩解了積弱的問題,提升了軍隊的實力,也培育了一批可供戰爭時使用的馬匹。然而與此同時,王安石在北宋的冗官現象以及非常嚴重的時候,還一個勁地擴大官僚機構,增加大量官員,導致冗官問題更嚴重了。此外,變法的手段是剝削官僚地主階級的財富,可王安石沒有想到。

這些地主最終還是會禍害到農民頭上,真正受苦的還是底層百姓。而參加王安石變法的官吏們不是每個人都和王安石一樣兩袖清風,視金錢如糞土。變法的內容正好可以被這些人利用,大量掠奪普通百姓的財富,讓富國強兵變法成爲了“擾民”的變法。總之,王安石變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財富,鞏固了朝廷的統治,但是從長遠看來他卻爲咱們大宋朝的滅亡埋下了禍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