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書以內容豐富的故事情節和極富洞察力的生活細節,考察了美國貧困家庭、工人階級家庭、中產階級家庭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裏的生活,從而確認了,父母的社會地位會以一種無形但強有力的方式衝擊着孩子的人生經歷,並標識出不平等的社會地位是如何影響教育方式的。還會爲父母們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幫助維繫親子之間的珍貴關係,其中有關如何傾聽的方法不但有助於減輕孩子的煩惱,同樣有助於減輕父母的煩惱。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是阿德勒的著名論斷。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祖國的花朵身上,我們卻想聊一聊身邊那些“大朋友”,那些用一生在治癒童年的人。

他們總是在一次次被社會傷害後,又回憶起那些被壓抑的童年創傷,卻裝作若無其事地告訴自己,“在成年人的世界裏,從來沒有‘容易’二字!”,然後躲進一隅去舔舐自己的傷口。

其實根據阿德勒的理論,“不容易”並不是成年人的招牌或者說專利,每個孩子從出生的時候起,就不斷地掙扎着成長。

這種成長的目標就是偉大、完美和優越,這個目標是無意識形成的,但這目標卻無時不在,它反映了人類獨特的思維和想象能力,這種掙扎主宰了我們一生中的具體的行爲。它甚至主宰了我們的思想,因爲思維本身受制於目標和生活方式。

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內在的自卑感,它刺激想象力並且促使個人去改善處境,以消除自卑感。一些人因此獲得了客觀成就,而一些人只是純粹地作出心理補償,沉澱爲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徵,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那樣,而這些影響將持續終身。

他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着某些童年創傷和人格弱點,那就只能順其自然、“坐以待斃”嗎?人格心理學、文學、哲學、社會學……這些知識本身就是實際生活的指導,也有助於“認識你自己”,改變你自己。

一個人既是一件畫作,又是描畫這一畫作的人。

01 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反覆強調要幫助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纔是兒童教育的首要目的。其他諸如怎樣幫助孩子積累書本知識以提高他們的智力這一類問題則是兒童教育的枝節和皮毛。他同時還討論了人的天性、遺傳的作用等問題,可謂是既獨到又深刻。

人的底層動力源自自卑麼?個人的人格在幼兒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麼?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健全的人格?讀完本書,你一定會更加了解曾經身爲兒童的自己。

02 活出生命的意義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

生爲何來?每個人一來到這個世界,就都不可避免地面臨這個巨大的問號。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開篇就提出這個終極問題。

他從童年經歷、原生家庭、學校教育、青春期問題、職業選擇、婚戀生活等各個方面展開,以大量的診療案例爲基礎,以個體心理學核心理論爲指導,使得本書讀起來既有故事性又有思想深度。

如今生活中面臨的一些困境和難題,追溯起來,也許和你的童年息息相關。發現並正視它,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解決之道。

03 不平等的童年

安妮特·拉魯 著

每個孩子當然是平等的,但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夠給予自己深愛的孩子們的資源、天賦、機會卻不盡相同。

本書以內容豐富的故事情節和極富洞察力的生活細節,考察了美國貧困家庭、工人階級家庭、中產階級家庭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裏的生活,從而確認了,父母的社會地位會以一種無形但強有力的方式衝擊着孩子的人生經歷,並標識出不平等的社會地位是如何影響教育方式的。

別人的起點卻是你的終點?這本關於“不平等”的書會讓你對自己的童年釋懷。雖然無法選擇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未來更長的路還要靠自己走。

04 寫給青少年的希臘羅馬名人傳

普魯塔克 F.J. 古爾德 著

F. J. 古爾德以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著作爲底本,改寫出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小書,既尊重原著,又生動活潑,展現了古希臘羅馬時期,一羣傑出人物史詩般的生命軌跡。

普魯塔克不怎麼關注傳統傳記中重視的偉大人物的豐功偉績,而是比較重視歷史中的次要細節,比如傳主年輕時候的行爲與言辭;一個人還沒成功的時候都講過什麼話。

穿梭在這些歷史細節中,普魯塔克告訴我們,何爲性格、良心、勇氣、義務、自由、慷慨、誠實、勤奮、正義……在變動不居的時代和社會里,還有一些無論如何值得堅守的東西。

05 異鄉人

加繆 著

或許,每個人都和加繆《異鄉人》中的主人公默爾索有幾分相似。

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行爲舉止甚至思想應該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規範下的節度。但是,默爾索倦於給出令人滿意的標準答案,他對合乎禮俗但不合於自己真實感受的事物,無法找到適當的對應方式和距離,於是,他被大家指責爲無情、不孝、不義。

藝術家正是在選擇分享普通人的命運的時候肯定了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藝術的目的不在立法和統治,而首先在於理解。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藏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06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歐文·戈夫曼 著

我們不僅在生活,而且時刻在表演。生活就是每天在舞臺的“前臺”與“後臺”之間穿梭。

本書所使用的是戲劇表演的觀點,其原理從舞臺演出藝術原理引申而來。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將討論個體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現他自己和他的活動的方式,他引導和控制他人對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維持表演時可能會做或不會做的各種事情。

每一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實際是由他人的期待來限定的,所有人都得想法子解釋自己的把戲。

07 現實的社會建構:知識社會學論綱

彼得·伯格 托馬斯·盧克曼 著

社會既是涂爾幹所說的客觀事實,也是韋伯論證的理解的主觀意義,知識社會學重在對客觀的建構和主觀的建構做出理論說明。

本書不僅將知識社會學的考察範圍,從少數人關心的科學和理論知識,拓展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指導行動的知識,而且以生動的筆法,揭示了作爲“客觀現實”和“主觀現實”的社會,到底是如何構成的,又具有怎樣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 “人是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創造的社會的產物”,而不是隻能被社會安排得明明明白。走進這個充滿現象學洞察和人文主義關懷的社會學理論,你會發現生活之樹依然常青。

08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

盡孝執行委員會 著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你的父母60歲,假設他們還能健康生活20年,那麼你真正跟他們待在一起的時間不過是55天而已。在這55天裏,你會選擇做哪些讓父母欣慰的事,才能讓父母的離去不會讓自己心存愧疚?

本書在日本出版之後,引起了日本社會廣泛的思考和討論。書的內容雖不復雜,字數也不多,但是配有多幅家庭照片,文字樸實真摯,充滿了父母與子女間的摯愛親情,飽含着對彼此的依戀和牽掛,感人肺腑,引人落淚。

或許兒時的你曾經歷身邊親人的逝去,對死神的無情感到十分的恐懼和無助。然而,生命就是一場旅行,我們都終將逝去。或許這本書能夠教會你如何與自己的父母和解。

09 人生難得是心安

呂克·費希 著

哲學與我們當下生活深切相關,哲學在幫助我們獲得幸福和過上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呂克·費希寫就的這部經典之作,從“人類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我們如何與他人一起生活”“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這一獨特視角出發去考察哲學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出色地闡釋了哲學中那些經久不衰的教導。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爲了不讓下一代重蹈覆轍,或許這些書能夠派上用場。

01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試

帕蒂·惠芙樂 著

孩子大哭大鬧、發脾氣的時候怎麼辦?怎樣讓孩子擺脫恐懼?怎樣對孩子說“不”?如何讓孩子有一個好情緒、好性格?如果你的育兒正在面臨挑戰,這本書將會爲你提供一種育兒新思路。

本書會爲父母們提供一些方法,幫助他們應對這些經常的困難時刻;還會爲父母們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幫助維繫親子之間的珍貴關係,其中有關如何傾聽的方法不但有助於減輕孩子的煩惱,同樣有助於減輕父母的煩惱。

想讓孩子聽你的,你要先學會“聽”孩子的。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傾聽夥伴關係,這是幫助孩子處理各種負面情緒的前提。

02 獅子愛爾莎

喬伊·亞當森 著

還記得迪士尼動畫《獅子王》裏那隻可愛的小獅子辛巴嗎?陰險的叔叔刀疤殺死了辛巴的父親木法沙,趕走了辛巴,從而成功篡位。數年以後,在一場復國救民的鬥爭中,辛巴領會了責任的真諦,並在朋友和親人的幫助下獲得勝利。

本書的主人公則是一隻名叫愛爾莎的獅子和她孩子。1956年,在非洲從事動物保護工作的喬伊·亞當森收養了一頭名叫愛爾莎的母獅。喬伊與愛爾莎、愛爾莎的三個孩子之間既保持着神奇的親密關係,也實現了讓它們回到大自然的目的。

陪伴孩子一起閱讀這本關於人類與動物界的關係的書吧,對於自然、生命與情感的啓蒙就此開始。

03梁啓超和他的兒女們

吳荔明 著

每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深諳教育之道的父親。本書藉由梁啓超外孫女的親身回憶,描述了梁啓超家族的各個人物以及子女們的成長過程。

梁啓超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他叱吒政壇,潛心學問,僅遺留下來的著作就有1400多萬字。在憂國憂民、投身社會、匡國濟世、勤奮著書的同時,也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個個成才,九個子女中出了三個中國科學院院士。

“不成器”不一定是家長耽誤的,但“成大器”一定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子女的教育需要怎樣的言傳身教,他們成功的背後又隱藏着何種祕訣?看完這本書後,相信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04和孩子一起定製未來

楊明 著

人生是一次長跑,孩子們成長路途上會有許多重要的節點,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青春期”無疑是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當青春期的孩子遇上更年期的父母,發生衝突時更易兩敗俱傷,彼此消耗而無果。

本書旨在引導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關鍵時期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言傳到身教,幫助孩子重新認識自我、發現世界、找到方向、做出選擇。

孩子要做很多,父母要做得更多。不是定製孩子的未來,而是和孩子一起定製未來。

05幸福就是一起成長:

麻省理工金融小子養育手記

陳採霞 著

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不知曉別人家的父母在背後付出的努力。本書將爲你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

作爲“別人家的孩子”,他從自己走路去上幼兒園,到被美國名校錄取,再到碩士畢業後順利進入谷歌公司任職。作爲平常百姓家的孩子,他也曾打遊戲上癮,彈鋼琴的路上遇到瓶頸而中斷,爲了IPHONE和媽媽鬧彆扭……

這些故事飽含真情,所思所感貼近家教現實,對渴望幫助孩子成長的家長有很好的啓迪和借鑑作用。讀完之後,你也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你還沒決定好兒童節給孩子送什麼,那麼下面這些暢銷的兒童品類書,相信一定能給他們一個驚喜。

01小學生看圖寫話 1~2年級

陳華珊 著

有多少小學生面對看圖寫話絞盡腦汁,啃着筆頭,半天卻蹦不出來幾個字;又有多少家長在一邊看着乾着急,想幫幫孩子,卻不知如何開口。

本書結合小學一二年級看圖寫話的高頻考題,幫助學生從最基礎的一句話,再到一段話,最後到一篇作文,構建寫作框架,學會運用修辭手法和恰當的形容詞,進而能夠寫出一篇流暢、緊扣主題的作文。

就在這本看圖寫話練習書上記錄和孩子一起成長學習的小故事吧!

02我們的神: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嚴優 著

孩子聽厭了老套的牀頭故事,當父母的正在發愁不知道講啥?中國神話是個寶藏,你有給孩子們講過嗎?

本書是從孩子的思維和認知方式出發,爲孩子量身定做的一本“中國神話書”。它收入上百個中國上古和中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分爲三個板塊:宇宙的起源、神的起源、人與文化的起源。

圖文並茂的故事不但會讓小讀者認識到中國神話有哪些,還會幫助他們通過書中神話世界的小“星星”,瞭解到後面還有一片祖國文化的浩瀚星海。

03手抄報範例大全

周子義 著

沒做過手抄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每個中小學生幾乎都會遇到手抄報作業,這種時刻怎麼少得了家長們的配合。然而,廣大家長與學生往往因爲缺乏美術基礎而感到頭疼。

資深插畫師周子義用文字加視頻,專業的設計語言及詳細的創作過程解說,提高審美水平和設計能力,教你做出滿分手抄報。

本書幾乎涵蓋了所有日常能夠遇到的手抄報題材,如節日類、活動類、學習類、愛國類、科普類、防肺炎病毒類、萬能版式,而且附贈配套手抄報模板, 即使是零基礎的家長和學生也能夠出色地完成作業。

04Scratch 3.0 少兒編程魔法書

史軍艇 王朔 著

本書以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圖形化編程軟件 Scratch 3.0 爲設計工具,結合數學、物理、美術、音樂等學科知識,講解計算機編程中的基礎知識。一共分爲四大部分,分別爲編程原理及 Scratch 3.0 環境、Scratch 表達展示、Scratch邏輯思維、大型項目設計及過渡高級語言。

專業的編寫團隊更是以機器人小未保衛地球、和外星人戰鬥等遊戲情節串聯起Scratch的各個功能和知識點。在豐富的項目化場景和生動的科幻故事情節中,孩子的邏輯能力和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後悔年輕時沒有機會學編程?現在正是時候,快和你的寶寶一起來解鎖!

05傲德來啦:

一本有趣的數學書

傲德 著

有數學思維的人學數學是有趣的冒險,只會呆板計算的人學數學是一種折磨。數學很重要,但數學內容比較抽象,如果方法不當,會使孩子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以後學習數學的態度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書以繪本的形式,由想象力豐富的趣味故事引發出數學知識點,吸引孩子自主參與到數學知識的瞭解和運用中來,帶孩子發現數學可愛的一面,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數學思維。

在漫畫和故事的“糖衣炮彈”之下,隱藏着重要的數學原理及方法。哄着孩子入數學坑的時候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