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曾經說過,沉默是一種美德,但在喜歡的人面前沉默就是懦弱,我已經懦弱了三年,今天我要勇敢。黃晶晶同學,你願意和我一起攜手告別高中時代嗎?

在懷舊青春類電影盛行的那些年裏,有《致青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同桌的你》,但無一例外,這些影片大多聚焦於少男少女們那青澀的愛情,但青春真的不只是有愛情。

2013年,導演劉傑執導的《青春派》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初次演電影的董子健更是憑藉該片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等多項大獎.

得益於導演在高中校園潛伏四個月,這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裏有笑有淚,有高三時期所有人都經歷過的壓力與奮鬥,而這也引起了觀衆們的共鳴。高考背景下,發生的關於初戀、高考、成長的種種故事,讓人感同身受。

1、初戀: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勇敢無畏的追求之路

16歲男孩居然的初戀之路,始於拍攝畢業照時勇敢的表白,正如電影裏所說,他懦弱了3年,一千多個日子裏都沒勇氣跟她說過一句話,白白虛度了光陰。高考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居然壓抑了3年的情感,便如奔騰的水勢一樣慢不下來。這一場頗爲文藝的吟詩告白,盡顯一位少年的無畏與勇敢。

在居然眼中,此時已沒有什麼事可以與自己的愛情比肩,爲了與黃晶晶見面,他可以跳樓,摔折尾巴骨。坐上高鐵,來一場“十八相送,只爲你的背影遲些消失”式的送別。那句“我要爲了我的愛情好好學習”,只爲縮短他與黃晶晶之間1200公里的距離。

鬱鬱寡歡的失戀

初戀並不都能有一個好結局,尤其是這種爲家長、老師所不待見的早戀。告白成功後,居然內心澎湃的喜悅被母親無情地澆滅,在氣勢洶洶的母親面前,居然不再是那個無畏的少年,懦弱的本性再次顯露,此前黃晶晶因爲他的勇敢而喜歡上他,但這時卻看穿他背後的勇敢。失落的他每時每刻都想着黃晶晶,在考場上依然如此,一張試卷上只寫下了黃晶晶三個字。

復讀之後的居然開始爲愛情學習,但他與黃晶晶之間其實再也沒有可能,而黃晶晶的欺騙,真正讓這段愛情徹底破滅。居然開始參加校足球隊,在精神恍惚中度日,暴飲暴食,徹底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迷人的開始,慘淡的收場,是對這段初戀最正確的描述。兩小無猜裏說,“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爲了一個人捨棄世界。”但初戀,不能簡簡單單地用好壞來形容,因爲這是少男少女對於愛情初次的嘗試,是最初的心動,不沾染任何雜質的懵懂,也是用盡全力後的刻骨銘心。

有句話說,“初戀就像心裏的一塊‘碑’,裏面葬着青春,墓誌銘上寫着‘愛過’”。初戀讓人懷念的,正是那份屬於青春的純真與美好,以及“第一次”標籤下愛而未果的遺憾。

2、高考:十年寒窗備高考,只爲今朝金榜題名。

高考是一件全家動員的大事:

影片中居然的母親辭掉工作,租住在學校附近的出租屋裏,專職陪讀。高考,從來不只是考生一個人的事,它考驗的是一個家庭。在成人禮上,撒老師對家長們說:“現在沒有什麼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所以你們有要破產的,堅持堅持,熬過這一百五十八天,有要離婚的,也請先湊合湊合,等過了半年再說。現在你們的最高使命就是高考。”

於母親而言,兒子的高考是她的夢想,居然初戀的結束標誌着她夢想的破滅。在慶功宴上哽咽,情緒累計到零界點後的一聲大叫,以及聽到兒子那句“我不考了”後的怒吼,這是母親不忍兒子與自己和丈夫一樣,喫到沒上好大學的虧。於父親而言,他失去的是與家人長達一年的團聚時光。

老師嚴格地要求下藏着對學生們殷切期盼:

高考,少不了那些振奮人心的口號標語。影片中撒老師金句頻出,作爲過來人,老師們深知高考是人生中唯一一次不論出身背景,努力就有收穫的機會,或許是出於老師的責任感,撒老師不得不選擇對學生們嚴厲。就連本來溫柔和藹的英語老師,在看到學生成績下降後也不得不“撒老師”附體,“午休改午讀,晚自習延長一小時”。

強硬的外表下,是一顆柔軟的心。處罰居然、賈迪等人校園點蠟燭表白時,轉身露出的笑容,正是這位鐵血老師內心的柔情。在校最後一天時,撒老師言語溫柔,不再是當初那般犀利,談及自己生病期間沒有一位同學來看自己,她傷感,表達自己對同學們的祝福時,她不再是老師,更像是一位充滿愛的長輩。

高考,永遠是青春記憶裏最重要的風景,炎炎夏日裏一羣人擠在同一個教室,讀書練題的同時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從臉上直往下落,用衛生紙一遍一遍抹去,老師口中常念一句“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之類的勵志口號。高考教會我們的是關於拼搏、努力,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都明白那時的苦相較於現在是不值一提。

3、成長: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用大把時間迷茫,在幾個瞬間成長。

“高考過後,世界上只有2種人,一種是考上的,一種是沒考上的。”如果說居然第一次高考是一敗塗地,那這次復讀後的高考,於他來說是一次涅槃重生,碩果累累。

居然這段無疾而終的初戀,以勇敢開始,釋然結束,品嚐過戀愛的滋味後,他對待感情更加成熟,注意到曉凡爲他換了髮型,心裏意識到曉凡早就走進了自己的心,正如結尾他說:“我更願意將這個故事的女主角,換成曉凡。”

於家庭,他獻計策,促使母親回家與父親團聚,最後還是選擇了留在北京,“我們一家人要在一起”。對老師,他拍攝畢業照時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真的恨你,但是我們也愛您”,由恨生愛,這恨讓人印象深刻,而這愛卻更刻骨銘心。

張皓宸在《你是最好的自己》裏說:“我們被時間牽着,恍然有一天發現當時歪着頭幻想到不了的地方,已經被自己甩在身後,才意識到,長大真的是一夜之間的事。”居然在這復讀一年裏已然褪去了勇敢外衣下那依舊懦弱的軀體,也終於明白了高考對自己的意義。

結語:

這是一場關於青春的派對,情竇初開勇敢無畏的青春,奮力拼搏的青春,高考的青春,人生成長的青春。而青春也是一場沒有地域界限的衝動,無論在地球那一處,都有着相似的故事在發生。這部影片基於真實故事改編,或許是這個原因,電影裏的種種故事才顯得那麼真實,因爲它們都是我們曾經的經歷。

青春期那種特有的荒誕,迷茫,躁動,癲狂,以及難以言說的淡淡的憂傷都在本片裏得到了真實的展現。列車呼嘯而過的聲音,快速掠過而模糊的路人面目,迷惘,離殤,這也許就是青春的感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