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瞭解民國曆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蔣介石曾經三次下野,但每一次都能夠重新上位,包括民國實力最強的地方軍閥桂系,李白二人在軍閥混戰中也多次宣佈下野,但是後來都重新執掌桂系大權,唯獨南天王陳濟棠卻是個例外。而陳濟棠再也沒有了粵軍首領,因爲這時蔣介石找到了“餘漢謀”代替他的位置統領粵軍。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但有些事情失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翻身。就比如民國時期,有南天王之稱的“陳濟棠”他就是一位典型人物,就因爲一次失敗,就讓他再也無法翻身。瞭解民國曆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蔣介石曾經三次下野,但每一次都能夠重新上位,包括民國實力最強的地方軍閥桂系,李白二人在軍閥混戰中也多次宣佈下野,但是後來都重新執掌桂系大權,唯獨南天王陳濟棠卻是個例外。
陳濟棠,廣東防城人,他能走上革命道路,是在鄧鏗的介紹下加入同盟會,鄧鏗算是陳濟棠的人生革命導師。在辛亥革命成功後,他又到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畢業後加入粵軍,後得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的提拔,有幸擔任第一師的軍官。

在廣東軍閥混戰時期,陳濟棠參加過平叛叛軍陳炯明作亂,還有廣西軍閥沈鴻英聯合滇軍作戰想一舉佔領廣州取而代之。這時陳濟棠奉命討伐,他與第二旅的旅長張發奎精誠合作將叛軍擊退,爲保護廣州革命大本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粵軍第一師擴編爲著名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陳濟棠任第十一師師長。然而在北伐之前,陳濟棠奉命留守廣州,在這期間,他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招兵買馬。在亂世手上有槍,有人腰桿才硬得起來,說話也有分量。沒人沒槍說的再多都是屁話。

在北伐戰爭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後,蔣介石發動412事件,還是在國民革命軍中清黨,反正就是,不是跟蔣介石一路的人統統殺掉,或者囚禁,這時的粵軍師長李濟深就被蔣介石囚禁南京的湯山。讓粵軍一時羣龍無首,此時的陳濟棠認爲機會來了。在粵軍中張發奎支持汪精衛,而陳銘樞被趕走,只剩下陳濟棠。他很聰明立刻通電全國表示支持蔣介石。之後,陳昇任第4軍軍長兼廣東綏靖委員,駐紮廣州,掌握了廣東黨政軍大權,人稱“南天王”。
在主政粵地期間,陳濟棠除了整頓軍務,大肆新建教育,推崇國學,傾力於地方建設,對廣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重大影響。當時即廣受好評,贏得了極高的社會聲譽。而且粵軍在他的治理下,發展下迎來粵軍史上的高潮,擁有海陸空三軍,粵軍的總兵力達到15萬,不然的話怎麼敢稱南天王。

1936年6月,陳濟棠聯絡李宗仁、白崇禧, 以抗日爲名,發動了反蔣的“兩廣事變”。當時,兩廣勢力加在一起還是很強的,總兵力達到30萬,讓蔣介石很擔心。而且此時的蔣介石在全力圍剿紅軍,突然後院起火,讓他十分惱怒。立刻派兵進入兩廣,另一方面,蔣介石打起了經濟戰,派人員到兩廣用金錢收買陳濟棠部下的將領。在軍事,金錢雙重打擊下,兩廣事變很快被平息了。然而陳濟棠也因爲這一次的失敗,讓他再也無法翻身。不像桂系的李宗仁與白崇禧後來還能夠重掌桂系大權。而陳濟棠再也沒有了粵軍首領,因爲這時蔣介石找到了“餘漢謀”代替他的位置統領粵軍。
雖然,後來陳濟棠也官至國軍一級上將,但並沒有什麼實權,只是有一個名號而已,沒有蔣介石的命令,他一兵一卒都不能調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