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中学倒是处理过一些学生欺凌的事件,但是到我知道的事件已经比较严重了,属于被欺负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目前已是长期请假或是休学的状态。处理起来也是十分棘手的,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而且所谓的欺凌并不会像网上所放的视频那么极端,大多是温水煮青蛙似的冷暴力。而被欺负者在长期的不公平对待中,心理慢慢失衡,最后发展成为心理问题。摊开了看,不过是今天有口角,明天被打了一拳,后天又被踢了一脚,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是青春期本身就因为身体发育以及心理成长方面的原因是最为敏感的一个时期,而且初高中课业压力较大,即便无风无浪都不一定平稳度过,更何况时不时还要面对处于弱势的人际关系。

那么被欺负的孩子真的自身有问题吗,不排除有些孩子确实是不那么讨人喜欢;但有些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只是偏偏得罪了某个小团体的“老大”;而更多的是“老实”的孩子。乖巧听话,内向不爱与他人打交道,让人觉得他软弱可欺的好孩子。在成人含蓄而隐晦的职场中,因为不善交谈,被同事欺负都不在少数,更何况在崇尚胜者为王的孩子团体,“欺软怕硬”是很多成人都奉行的法在则。

那么孩子应该怎么避免被欺负?这个问题在我处理这些案例的时候,我仔仔细细地想过,我觉得在青春期这个或许是人生中最干净而最美好的时期,他们之后的回忆不应该是掺杂着晦涩的阴影和苍白的无力。初中再谈这个话题,有些亡羊补牢的意味,婴幼儿时期大概是遏制此类事情发生的最好时机。而悲哀的是,从我对家长的了解,他们在孩子的幼儿期,并不太关注这些。

有的家长觉得我的孩子虽然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跟人交往,但是安安静静的,乖巧得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这没什么不好。特别是小公主的家庭,觉得文静的小女孩真是棒极了。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有的活泼些,有的安静些,并无好坏之分。但是人际交往是带着色彩的,外向的孩子比内向的孩子吃得开。气质由基因决定,不可能让孩子回炉重造,但是性格是后天培养的,内向的孩子一样可以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关键在于父母的培养。

内向的孩子更多的喜欢偏安一隅,不会主动去跟小伙伴玩,也不会嘴甜的见到叔叔阿姨就打招呼,他们自己就会把自己囿于一个小小的天地,与外界接触的门就需要父母为他们打开。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引导,要常常带他们出去玩,陪着他们,有父母在,会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能跟小伙伴玩得更自在,这种积极的体验,能增进他们跟人主动打交道的欲望。孩子都会有一段时期不爱叫人,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一直见到陌生人都很羞涩,父母就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或者不在意的觉得,他现在还小,害羞也没关系,而是应该鼓励他们主动跟人打招呼。

内向性格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更愿意待在让自己觉得熟悉的地方。但不代表他们真的就喜欢永远的一个人呆着,人是群居的种族,内向的孩子也有交朋友的需要。如果真的放任他们沉默下去,最后成为与人交往的一道障碍,难以交到合心意的朋友,再让人把情商低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是极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所以对于内向的孩子,更加需要家长为他们创造人际交往的环境,也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沟通的能力,时时关注他们,并引导他们跟人更好的相处。

内向是一种气质,我也是一个内向的人,我得益于这种气质带来的安静祥和,我常与书为伴,不寂寞,不孤单,内心充实快乐。但人际交往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我小的时候就开始被父母有意识地培养。我母亲非常清楚寡言少语的孩子会吃更多的苦头。诚然是,成人的世界更加不可理喻,因为我的沉默从而推测我情商较低,继而觉得欺负了没有关系的人,我当然领教过。好在,与我,说话不过是小时候学的第一步,纠结的不过是礼貌反驳与让对方恼火的一个度而已。所以我喜欢聪明人,他们基本不会来招惹我,或者交锋一次就不会有下一次。

请好好保护内向的孩子,并不是内向的孩子就会受欺负,只是他们可能比外向孩子更容易被欺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