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任重道远,想要教好一个孩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学习好,也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三观正并且有素质的人。国家教育,也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可见,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而素质这件事,往往都体现在小事情上面。之前坐地铁的时候,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孩子。孩子不大,表现的很乖巧,没有吵也没有闹。不过孩子嘛,总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直跪坐在椅子上,认真地看着地铁窗外。

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制止孩子的行为,但孩子的妈妈也知道,公共场合踩踏椅子是不文明的行为。因此,这位妈妈全程都用双手裹着孩子的鞋。鞋底所有的污垢,全都在妈妈的手上。这个妈妈看起来很累的样子,全程都在闭目养神。但是手始终都抱着孩子的鞋子,显然是下意识的行为。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行为,素质就在这样的小事上体现出来了。家长如果希望培养出一个有素质的孩子,同样也需要在小事上下功夫。

对人的称呼

对人的称呼,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仿佛不值得一提,可称呼往往却能在不已经之间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就好比在餐厅吃饭,一个人礼貌地请来服务员,另一个人大呼小叫地嚷嚷着“喂,你来一下”。这两人素质的高低,不需要展现其他的方便,就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

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需要让孩子明白,称呼一个人要带着尊重,而不是仅仅重复父母教导的话。尤其是面对不同职业的人,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职业不分贵贱,每个职业都会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为他人着想

孩子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全家倾尽一切疼爱着一个孩子。再加上如今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众心捧月就很难会为别人着想。一个只想着自己的人,当然更容易让自己得到满足。可是这样的人,通常很难拥有朋友。

让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本身就是素质的一种体现。当然,为别人着想也要有个限度,不是让孩子无底线地去退让,去迎合。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想一想。说一句老土一点的“鸡汤文”,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多想一点,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言行举止

正如之前所说,素质更多地体现在一些小事上,比如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不一定需要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但一定不可以粗鄙不堪满口脏话。又比如递一把剪刀的时候,把刀口握在自己的手里,小小的一个动作体现出来的就是素养和家教。

当然,教导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言传身教。父母有素质,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不会太差。因为那会形成一种骨子里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同成长。

上面的方法您学会了吗,每个宝宝的成长期间避免不了一些小的问题,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使他们领先再起跑线上,那么本期就暂时到这里啦,关注我,下期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