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任重道遠,想要教好一個孩子,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學習好,也希望孩子能成爲一個三觀正並且有素質的人。國家教育,也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可見,社會對個人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而素質這件事,往往都體現在小事情上面。之前坐地鐵的時候,在地鐵上看到一位媽媽帶着一個孩子。孩子不大,表現的很乖巧,沒有吵也沒有鬧。不過孩子嘛,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一直跪坐在椅子上,認真地看着地鐵窗外。

孩子的媽媽並沒有制止孩子的行爲,但孩子的媽媽也知道,公共場合踩踏椅子是不文明的行爲。因此,這位媽媽全程都用雙手裹着孩子的鞋。鞋底所有的污垢,全都在媽媽的手上。這個媽媽看起來很累的樣子,全程都在閉目養神。但是手始終都抱着孩子的鞋子,顯然是下意識的行爲。

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感人行爲,素質就在這樣的小事上體現出來了。家長如果希望培養出一個有素質的孩子,同樣也需要在小事上下功夫。

對人的稱呼

對人的稱呼,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彷彿不值得一提,可稱呼往往卻能在不已經之間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就好比在餐廳喫飯,一個人禮貌地請來服務員,另一個人大呼小叫地嚷嚷着“喂,你來一下”。這兩人素質的高低,不需要展現其他的方便,就已經看得清清楚楚了。

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需要讓孩子明白,稱呼一個人要帶着尊重,而不是僅僅重複父母教導的話。尤其是面對不同職業的人,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職業不分貴賤,每個職業都會爲這個社會做出貢獻。

爲他人着想

孩子是家裏的掌上明珠,全家傾盡一切疼愛着一個孩子。再加上如今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衆心捧月就很難會爲別人着想。一個只想着自己的人,當然更容易讓自己得到滿足。可是這樣的人,通常很難擁有朋友。

讓孩子學會爲他人着想,本身就是素質的一種體現。當然,爲別人着想也要有個限度,不是讓孩子無底線地去退讓,去迎合。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爲別人想一想。說一句老土一點的“雞湯文”,如果每個人都能爲別人多想一點,世界也會更加美好。

言行舉止

正如之前所說,素質更多地體現在一些小事上,比如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一個人說話的時候,不一定需要滿腹經綸,出口成章,但一定不可以粗鄙不堪滿口髒話。又比如遞一把剪刀的時候,把刀口握在自己的手裏,小小的一個動作體現出來的就是素養和家教。

當然,教導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言傳身教。父母有素質,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不會太差。因爲那會形成一種骨子裏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一同成長。

上面的方法您學會了嗎,每個寶寶的成長期間避免不了一些小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他們領先再起跑線上,那麼本期就暫時到這裏啦,關注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