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雨欣聊白领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1931年,当时已更名为北平图书馆的国图,搬进了新落成的文津街馆,成为当时中国设施最完备的图书馆。然而好景不长,来自东邻日本侵略者的叫嚣,传到了图书馆里。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整个东北三省沦陷。紧接着,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由于日军的狂轰烂炸,导致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惨遭毁损。负责这次轰炸的日本指挥官曾狂言:“要想毁掉一个国家,就要先毁掉一个国家的文化”。
日军的野心不只是侵占中国领土,还要侵吞中华文明成果。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制定了通过战争获取中国珍稀文物的计划。华北局势日益恶化,北平已经成为一座危城。
此时北平图书馆珍藏的近20万册国宝古籍善本,将面临着一场浩劫。面对危机四伏的时局,1933年1月29日,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主席胡适,赶紧组织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
会上有人主张仿照故宫博物院转移文物的方式,将全部馆藏善本,秘密转移到局势相对缓和的中国南方。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部分与会者的反对。反对南迁的人认为,中国南方气候潮湿,容易被霉菌和蠹(dù)虫侵蚀,不利于古籍善本保存。而且,自北平图书馆成立以来,珍藏的古籍善本从未离开过,战乱时期,善本南迁,存在许多风险。
但主张南迁的人也并未放弃他们的观点,毕竟整个华北局势已经到了危若累卵的境地。一旦日军破城,那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籍善本,将面临被盗扰的危险。为了给北平图书馆内的古籍善本,寻找一条生路,时任北平图书馆负责人的袁同礼做出了一个令他十分痛苦的决定:把馆藏内的善本从北平图书馆转移出去。
从1933年2月初开始,北平图书馆库房的工作人员,为了遮人耳目,特地将装箱的时间选择在深夜。就在装箱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北平图书馆最终决定,封存后的全部古籍善本将不迁往南方,而是分别存放于北平德华银行金库,天津大陆银行货栈以及北平的华语学校。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当时察哈尔省会就设在今天的张家口市,距离北平不足200公里,日军摩托化师团只需数个小时就可抵达北平城下,这座千年古都又一次面临巨大的威胁。
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23日急电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令他们将馆藏的古籍善本,以极机密之方法择要移存南方,以策安全所需。
新任馆委会主席蒋梦麟,和副馆长袁同礼迅速召开馆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委员们经过讨论,最终决定迅速将所有馆藏善本,转移到局势相对缓和的上海和南京。
田苗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向英法等国宣战,所以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都是安全的,我们当时的善本书有一些就保存在租界里面。
1935年12月25日,第一批封存已超过两年之久的古籍善本,在北平正阳门火车站被装上了开往南方的列车。从1935年底到1937年初,先后有586箱古籍善本从北平和天津等地安全地转移到了上海。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29日北平沦陷。日军碍于北平图书馆牵涉美国利益,不便公然接收,但经常派人到馆内查所谓的禁书、账目,使整个图书馆上下笼罩在惶恐的气氛中,工作陷入了半停顿状态。
北平沦陷,袁同礼不得不带领少数馆员南迁,另寻出路。袁同礼带领几名馆员,先在长沙与长沙临时大学合作办馆,随后西迁昆明,与西南联大合办图书馆,并设立昆明办事处。此外,还在上海、南京、重庆和香港分别设立了办事处。
除此之外,袁同礼以图书馆人的职业敏感意识到,应当立即着手搜集这次战争的史料,为后人留下完整的记录。1938年秋,袁同礼与西南联大在昆明联合组成“中日战事史料征集会”。史料会主要在昆明开展工作,也努力从国统区征集文献。
随着日军对华侵略的不断扩大,也危及到了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英美等国一反早先要求中日和谈的态度,转而支持中国政府全面抗战,并对日本予以经济制裁。英美等国的这一举动令日军恼羞成怒,他们开始对英美在上海的公共租界进行肆意滋扰和破坏,而藏在英美租界中的北平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将面临被劫掠的危险。
在这紧急关头,北平图书馆驻上海办事处主任钱存训,开始为存放在英美租界的古籍善本,另寻新的藏身之地。经过反复思考和仔细推敲,他决定暂时将古籍善本转移到法租界,并选定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震旦大学,此时的法租界成为了上海唯一的安全角落。1938年5月,存放在英美公共租界的5000余种,7万余册古籍善本,在钱存训的领导下,秘密转运到了上海法租界的震旦大学博物馆暂存。
1939年9月1日凌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仅经过十个月的厮杀,一战曾经的英雄——法国便宣布投降了,从此法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袁同礼焦灼万分,寝食难安,把这些古籍善本转移到哪里?又成为袁同礼眼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经过反复权衡,袁同礼决定把中华民族复兴的火种秘密运往美国,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几经辗转,袁同礼找到了曾经担任过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主席的胡适。在胡适的一番斡旋后,美国方面终于同意代为保存这批古籍善本,并在战后把它们全部归还中国。作为交换条件,北平图书馆同意美国国会图书馆将这些古籍逐一拍照,并制成微缩胶卷,提供给全世界的读者使用。
为了能使善本安全的运出上海,胡适曾经多次写信给美国政府,请求他们协助运输,可是每次他得到的答复都是,当前上海情况未明,美国政府不宜参与。美国政府的中立态度,使得胡适和袁同礼都认为,要想把全部古籍善本都运到美国,几乎没有可能。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压缩运输善本的数量。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把他们秘密运往美国。很快,他们便从500多箱古籍善本中精挑细选出了3万多册珍贵的传世佳作。随后这些被选中的善本分装在102个木箱中,等待着秘密出境。
与此同时,上海海关的形势越来越糟。为了加强对通关物品的盘查力度,日军还向海关派出了宪兵,对进出口货物实行更严格的检查。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袁同礼和钱存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为了不引起日本人的怀疑,这些古籍善本都以中国书报社的名义开具了报关发票。同时,在上海海关一位张检验员的通力配合下,这批善本抵达海关后不开箱检查,而是直接签字放行。于是,这批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摇身一变,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在中国采购的新书之名义,躲过了日本人的检查。
1941年10月至12月间,102箱古籍善本搭乘美国哈里逊总统号商船运往美国。第二年6月初,这些古籍善本全部顺利抵达美国国会图书馆。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全面抗战的胜利,因为躲避战乱南迁,颠沛流离多年的古籍善本,终于陆续从南京、上海等地回到了北平图书馆。
袁同礼并没有忘记秘密运往美国的那102箱珍贵古籍善本,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批古籍善本没能及时运回国内,但后来袁同礼携全家辗转去往美国,自降身份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任职,他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默默守护着这批来自中国的珍宝,并编撰完成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西文汉学书目》等著作。
1965年2月,袁同礼在美国病逝,同年11月23日,他照料半生的这批古籍善本运抵台湾,在海外漂泊20多年的国宝,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中。现如今,这102箱古籍善本被暂存在台北故宫中,终有一天,这些分隔两岸千年不断的中华文脉,会和分藏两岸的故宫文物一起,最终团圆。
敬请收看今晚(11月12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之
《国图风云志——避战南迁》
文字:赵冰琳
编辑:晓龙
主编:姜黎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