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1931年,當時已更名爲北平圖書館的國圖,搬進了新落成的文津街館,成爲當時中國設施最完備的圖書館。然而好景不長,來自東鄰日本侵略者的叫囂,傳到了圖書館裏。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時間,整個東北三省淪陷。緊接着,1932年,日軍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由於日軍的狂轟爛炸,導致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慘遭毀損。負責這次轟炸的日本指揮官曾狂言:“要想毀掉一個國家,就要先毀掉一個國家的文化”。
日軍的野心不只是侵佔中國領土,還要侵吞中華文明成果。早在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就制定了通過戰爭獲取中國珍稀文物的計劃。華北局勢日益惡化,北平已經成爲一座危城。
此時北平圖書館珍藏的近20萬冊國寶古籍善本,將面臨着一場浩劫。面對危機四伏的時局,1933年1月29日,北平圖書館委員會主席胡適,趕緊組織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
會上有人主張仿照故宮博物院轉移文物的方式,將全部館藏善本,祕密轉移到局勢相對緩和的中國南方。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部分與會者的反對。反對南遷的人認爲,中國南方氣候潮溼,容易被黴菌和蠹(dù)蟲侵蝕,不利於古籍善本保存。而且,自北平圖書館成立以來,珍藏的古籍善本從未離開過,戰亂時期,善本南遷,存在許多風險。
但主張南遷的人也並未放棄他們的觀點,畢竟整個華北局勢已經到了危若累卵的境地。一旦日軍破城,那些承載着中華文明的古籍善本,將面臨被盜擾的危險。爲了給北平圖書館內的古籍善本,尋找一條生路,時任北平圖書館負責人的袁同禮做出了一個令他十分痛苦的決定:把館藏內的善本從北平圖書館轉移出去。
從1933年2月初開始,北平圖書館庫房的工作人員,爲了遮人耳目,特地將裝箱的時間選擇在深夜。就在裝箱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北平圖書館最終決定,封存後的全部古籍善本將不遷往南方,而是分別存放於北平德華銀行金庫,天津大陸銀行貨棧以及北平的華語學校。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日軍迅速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當時察哈爾省會就設在今天的張家口市,距離北平不足200公里,日軍摩托化師團只需數個小時就可抵達北平城下,這座千年古都又一次面臨巨大的威脅。
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國民政府於1935年11月23日急電北平圖書館委員會,令他們將館藏的古籍善本,以極機密之方法擇要移存南方,以策安全所需。
新任館委會主席蔣夢麟,和副館長袁同禮迅速召開館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委員們經過討論,最終決定迅速將所有館藏善本,轉移到局勢相對緩和的上海和南京。
田苗
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因爲當時日本還沒有向英法等國宣戰,所以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都是安全的,我們當時的善本書有一些就保存在租界裏面。
1935年12月25日,第一批封存已超過兩年之久的古籍善本,在北平正陽門火車站被裝上了開往南方的列車。從1935年底到1937年初,先後有586箱古籍善本從北平和天津等地安全地轉移到了上海。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月29日北平淪陷。日軍礙於北平圖書館牽涉美國利益,不便公然接收,但經常派人到館內查所謂的禁書、賬目,使整個圖書館上下籠罩在惶恐的氣氛中,工作陷入了半停頓狀態。
北平淪陷,袁同禮不得不帶領少數館員南遷,另尋出路。袁同禮帶領幾名館員,先在長沙與長沙臨時大學合作辦館,隨後西遷昆明,與西南聯大合辦圖書館,並設立昆明辦事處。此外,還在上海、南京、重慶和香港分別設立了辦事處。
除此之外,袁同禮以圖書館人的職業敏感意識到,應當立即着手蒐集這次戰爭的史料,爲後人留下完整的記錄。1938年秋,袁同禮與西南聯大在昆明聯合組成“中日戰事史料徵集會”。史料會主要在昆明開展工作,也努力從國統區徵集文獻。
隨着日軍對華侵略的不斷擴大,也危及到了英美等國的在華利益。英美等國一反早先要求中日和談的態度,轉而支持中國政府全面抗戰,並對日本予以經濟制裁。英美等國的這一舉動令日軍惱羞成怒,他們開始對英美在上海的公共租界進行肆意滋擾和破壞,而藏在英美租界中的北平圖書館的古籍善本,將面臨被劫掠的危險。
在這緊急關頭,北平圖書館駐上海辦事處主任錢存訓,開始爲存放在英美租界的古籍善本,另尋新的藏身之地。經過反覆思考和仔細推敲,他決定暫時將古籍善本轉移到法租界,並選定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震旦大學,此時的法租界成爲了上海唯一的安全角落。1938年5月,存放在英美公共租界的5000餘種,7萬餘冊古籍善本,在錢存訓的領導下,祕密轉運到了上海法租界的震旦大學博物館暫存。
1939年9月1日凌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僅僅經過十個月的廝殺,一戰曾經的英雄——法國便宣佈投降了,從此法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在這種情況下,袁同禮焦灼萬分,寢食難安,把這些古籍善本轉移到哪裏?又成爲袁同禮眼前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經過反覆權衡,袁同禮決定把中華民族復興的火種祕密運往美國,寄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幾經輾轉,袁同禮找到了曾經擔任過北平圖書館委員會主席的胡適。在胡適的一番斡旋後,美國方面終於同意代爲保存這批古籍善本,並在戰後把它們全部歸還中國。作爲交換條件,北平圖書館同意美國國會圖書館將這些古籍逐一拍照,並製成微縮膠捲,提供給全世界的讀者使用。
爲了能使善本安全的運出上海,胡適曾經多次寫信給美國政府,請求他們協助運輸,可是每次他得到的答覆都是,當前上海情況未明,美國政府不宜參與。美國政府的中立態度,使得胡適和袁同禮都認爲,要想把全部古籍善本都運到美國,幾乎沒有可能。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壓縮運輸善本的數量。並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把他們祕密運往美國。很快,他們便從500多箱古籍善本中精挑細選出了3萬多冊珍貴的傳世佳作。隨後這些被選中的善本分裝在102個木箱中,等待着祕密出境。
與此同時,上海海關的形勢越來越糟。爲了加強對通關物品的盤查力度,日軍還向海關派出了憲兵,對進出口貨物實行更嚴格的檢查。隨着形勢的日益嚴峻,袁同禮和錢存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爲了不引起日本人的懷疑,這些古籍善本都以中國書報社的名義開具了報關發票。同時,在上海海關一位張檢驗員的通力配合下,這批善本抵達海關後不開箱檢查,而是直接簽字放行。於是,這批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搖身一變,以美國國會圖書館在中國採購的新書之名義,躲過了日本人的檢查。
1941年10月至12月間,102箱古籍善本搭乘美國哈里遜總統號商船運往美國。第二年6月初,這些古籍善本全部順利抵達美國國會圖書館。
1945年8月,中國人民迎來了全面抗戰的勝利,因爲躲避戰亂南遷,顛沛流離多年的古籍善本,終於陸續從南京、上海等地回到了北平圖書館。
袁同禮並沒有忘記祕密運往美國的那102箱珍貴古籍善本,雖然因爲種種原因,這批古籍善本沒能及時運回國內,但後來袁同禮攜全家輾轉去往美國,自降身份進入美國國會圖書館任職,他以一箇中國人的身份,默默守護着這批來自中國的珍寶,並編撰完成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西文漢學書目》等著作。
1965年2月,袁同禮在美國病逝,同年11月23日,他照料半生的這批古籍善本運抵臺灣,在海外漂泊20多年的國寶,終於重新回到了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現如今,這102箱古籍善本被暫存在臺北故宮中,終有一天,這些分隔兩岸千年不斷的中華文脈,會和分藏兩岸的故宮文物一起,最終團圓。
敬請收看今晚(11月12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之
《國圖風雲志——避戰南遷》
文字:趙冰琳
編輯:曉龍
主編:姜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