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敦煌研究院披露了敦煌石窟中古代中國關於寒食和清明鮮爲人知的習俗,包括朝廷可享4天小長假、敦煌寺院用酒祭拜、寒食宴飲一面多喫、寺院設樂官民共賞等。敦煌文獻《進奏院狀上》記載,晚唐時沙州赴京請旌節者反饋報告說:“五日遇寒食,至八日假開。


圖爲莫高窟第454窟—墓園(宋)。敦煌研究院供圖

4月4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爲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敦煌研究院披露了敦煌石窟中古代中國關於寒食和清明鮮爲人知的習俗,包括朝廷可享4天小長假、敦煌寺院用酒祭拜、寒食宴飲一面多喫、寺院設樂官民共賞等。

清明節小長假該怎麼過?作爲今年春節長假後的首個小長假,大家都在糾結“如何充分利用”。從2008年開始,中國有了清明節3天法定假日,到今年正好持續11年。然而清明放假,早在1300多年前的晚唐時期,就已經有明確的“放假記錄”。


圖爲莫高窟第146窟—飲宴圖(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圖

敦煌文獻《進奏院狀上》記載,晚唐時沙州赴京請旌節者反饋報告說:“五日遇寒食,至八日假開。”朝廷把寒食、清明兩節拉通從初五到初八放假,這可算得上是實實在在的小長假了。

敦煌研究院分析稱,寒食在仲春之末,清明當季春之初。寒食、清明本不是同一個節日,但日期相近。唐朝時兩節就有並稱,許多寒食節的傳統也已融入清明。除了我們已知的祭祖掃墓、禁菸冷食、盪鞦韆等習俗,還有諸多鮮爲現代人所知的節日活動。


圖爲莫高窟第217窟—春山踏青(盛唐)。敦煌研究院供圖

根據敦煌壁畫記載,關於清明掃墓,不僅在民間流行,官府亦不例外,連敦煌寺院中也行掃墓之風。在寒食清明來臨之前,寺院就會提前支出面、油、粟等,製作供品,設祭拜盤,買紙做楮錢,祭拜已故的大德高僧。

讓人意外的是,寺院並不避諱用酒,並且類似這樣的記載很多,說明即使是寺院寒食節也可用酒祭拜,清理修整墓園同樣以酒招待。

在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北宋初年的敦煌衙府賬目上,敦煌研究院發現了古人在寒食節宴席中準備的各種麪食。其中有胡餅(類似今天的饢)、截餅(類似今天的油炸果子)、蒸餅、餪餅、餑飥(類似今天的揪面片)、灌腸面等,花樣繁多。

從數量上計算,寒食宴飲用面總量爲“二月八行像”的17倍還多,可以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節日盛宴。除了喫麪,寒食還設酒招待,節日期間用酒量亦是相當洶湧。由此可見,古時寒食民間禁火三日的規定,擋不住小長假相聚宴飲的腳步。

古代敦煌寒食於寺院中設樂表演,城內官員百姓攜家帶口前去觀賞,既有屬於對亡者的追思,也有生者歡悅的相聚,“不是所有的寒食、清明都一定要眼裏噙着悲傷”。

-END-

聲明:本文來源 敦煌研究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