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不是藥神》將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的生活帶到了更爲深遠的一步,而北京文化想要表達的就是這種強代入感,讓每個觀影者成爲電影中的某個角色,這部電影不僅打破了國內許多話題的邊界,讓中國人看到了國產電影難得的不可思議,也表現出北京文化致力於打造高品質作品的決心。《我不是藥神》中主角也面臨這樣的處境,面對白血病人呂受益給程勇帶來的商機,很明顯一開始他是拒絕的,因爲風險太大,但門上貼着的“交租開門”幾個大字、因沒錢要被迫離開兒子、老父親手術也需要錢,程勇最後打破了小店的玻璃,找到了呂受益留給他救命的稻草。

大家好,我們的娛樂杯子破碎之風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好的電影可以引起觀衆的共鳴,有淚點也有笑點,使人在看過電影之後有所反思。很多電影在代入感上做到了極致,每個角色的一個小動作、小眼神都太像我們自己做出的反映。就比如由北京文化參與出品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它這現實的僞裝撕開並展現在了我們眼前,用詼諧的電影演繹方式讓一些沉重的社會議題獲得了最廣泛的接受,讓無數人爲之落淚,同時不禁感嘆:很久沒有,這麼經典的中國電影了!
這部電影來源於生活,貼近於生活,是一部非常寫實的影片,電影開頭程勇被老闆催租,笑着跟鄰居調侃,在養老院裏程勇的老父親像個老小孩一樣撒嬌耍脾氣,富有生活氣息,彷彿就發聲在我們身邊。這些生活雖然看起來充滿了壓力,但是你看他衝着養老院工作人員笑的時候,就知道雖然生活充滿重擔,但他依然積極樂觀,這一幕真實的像極了我們很多人,不管生活的壓力有多大,每天都在努力帶給自己和別人開心。
現實中的我們雖然清楚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但我們有時候又無法抉擇。《我不是藥神》中主角也面臨這樣的處境,面對白血病人呂受益給程勇帶來的商機,很明顯一開始他是拒絕的,因爲風險太大,但門上貼着的“交租開門”幾個大字、因沒錢要被迫離開兒子、老父親手術也需要錢,程勇最後打破了小店的玻璃,找到了呂受益留給他救命的稻草。當他打破玻璃的那一刻,大家都沉默了,我們都知道他要做什麼,卻也都清楚他不該這麼做。看着熒幕上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程勇,熒幕前的我們也無法去評判他的對錯,於是只能搖頭、只能沉默。
生活中處處存在壓力,如果說生活的壓力是我們普通人身上壓着的大山,那麼生存的壓力就是那根足以壓死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程勇的確不是藥神,他只不過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是億萬普通人中的一個,他賣五千塊一瓶的印度藥是爲了掙錢,五百一瓶是爲了贖罪,倒貼一千五一瓶卻是爲了救命。影片中老奶奶的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讓人突然意識到,如今社會,還有一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經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與其做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爲什麼不肯給他/她一絲絲希望呢?影片中演員們爲了給觀衆帶來一衆強烈的視覺衝擊以引發共鳴都曾專門去體驗生活:王傳君曾在血液科的病房裏和病人們一起同住;週一圍曾去體驗警察的工作狀態;楊新鳴去教堂做了很多次的採訪、探訪病人等等。
《我不是藥神》將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的生活帶到了更爲深遠的一步,而北京文化想要表達的就是這種強代入感,讓每個觀影者成爲電影中的某個角色,這部電影不僅打破了國內許多話題的邊界,讓中國人看到了國產電影難得的不可思議,也表現出北京文化致力於打造高品質作品的決心。當“血淋淋”的現實擺在世人面前時,總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會站出來,讓我們看到善意和希望,網友們紛紛表示中國終於有了屬於我們自己力量的電影!很多影迷希望北京文化再創佳作,據瞭解,北京文化還將在市場恢復後上映史詩神話電影《封神三部曲》、小品改編電影《你好,李煥英》、冒險題材電影《749局》、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喜劇電影《沐浴之王》等等,將帶給我們那些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