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疾飲食辨》(豆漿):粵人以腐漿煮粥食,名甜漿粥,大能補虛羸。米皮裏面的一層名糊粉層,含蛋白質、脂類、礦物質、B族維生素,但糊粉層的細胞壁較厚,不易消化,且含有較多酶類,遇潮氣會激活酶的活性,這樣就不容易貯藏。

關於粥的食療或營養價值,我們先從大米講起。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大米的營養是極爲豐富而全面的,但精製加工的方式,令其營養的含量和種類損失極大。我們先看下米粒構造,及其營養成分——

一粒米,最外的穀殼自然是不喫的,我們不談。

剝掉穀殼後,大米外層的穀皮主要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脂肪和維生素,但也含有大量植酸,而植酸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米皮裏面的一層名糊粉層,含蛋白質、脂類、礦物質、B族維生素,但糊粉層的細胞壁較厚,不易消化,且含有較多酶類,遇潮氣會激活酶的活性,這樣就不容易貯藏。

谷胚是種子活性最強、營養價值最高的部分,富含優質蛋白(富含賴氨酸)、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但谷胚的吸溼性較強,不利於貯藏。

因爲口感和貯藏的關係,以上三者都在大米精白的過程中被祛除了,不得不喪失大量營養。我們日常喫的精白米主要是胚乳。胚乳以碳水化合物澱粉爲主,含少量蛋白質(缺乏賴氨酸)、維生素和礦物質。

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來看,“粥飯爲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王孟英語),中醫以甘味能補,米粥味甘平和,是很補的。而且,粥和別的補益之品不同的是,粥非常好消化,所以說能養胃,而很多補品雖然補益之力頗大,但對脾胃的運化壓力也會比較大。

一般人在病時或病剛愈時、女性產後、老年人,消化能力比較弱,所以中醫會推薦喝粥來補虛。當然,也不是隻喝白粥,多會搭配一些有營養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一些豆製品——

(腐竹):精華之所萃也,諸病宜之。——《調疾飲食辨》(腐乳):香美,能引胃氣,令人甘食,極宜病人。——《調疾飲食辨》(豆漿):粵人以腐漿煮粥食,名甜漿粥,大能補虛羸。——《本草綱目拾遺》

不僅中醫古籍有頗多病後宜食米粥和豆製品方面的論述。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穀物和豆類也是一對絕配。

因爲在大豆和穀物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中,大豆富含賴氨酸,而蛋氨酸含量較低,穀物富含蛋氨酸含量高,而賴氨酸含量較低。穀物和大豆相配,可以很好實現氨基酸互補,從而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今天,我們就做一個簡單而有營養的甜漿粥——

食材準備 - 粳米 150g、豆漿200g

﹏﹏﹏﹏﹏﹏﹏﹏﹏﹏﹏﹏﹏﹏﹏﹏﹏﹏﹏﹏﹏﹏

製作過程

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後瀝乾水分

鍋中加入1500ml的涼水

放入粳米後先用武火煮沸

稍稍攪拌一下後用小火熬煮半小時

加入豆漿後繼續熬煮約5分鐘

起鍋前可依據個人口味

佐以白糖調味

如果你嫌白粥寡淡或營養不夠均衡,那就煮一碗甜漿粥吧。

從傳統中醫角度來看,它能補虛生津、潤腸通便、清肺養胃。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它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還能降低血壓、血脂。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高以及胃潮反酸的人,不宜喝粥。

大家廚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