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样悲伤掺杂愤怒的复杂情绪下,李进步带着“我妈为什么会这样、我爸到底是谁”的疑问,穿越到了二十年前的东北小城铁原,与还在念高中的李青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母女关系被放在了平起平坐的视角下,重新接受审视。而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一面是2019年风和日丽的南方小城金海,一面是1999年满屏东北话的、冰天雪地的铁原,时间、空间、语言的多重复合感,再度加深了观众的穿越代入感。

李进步的幸福青春,从男澡堂里策马奔腾开始。

尽管走错浴室的乌龙在青春剧中已是老生常谈的陈旧戏码,但是对男澡堂如此细致入微的全景收录还是第一次,堪称是东北澡堂文化的教科书。更衣室、淋浴间、泡澡池子、搓澡老大爷……男澡堂里每一个“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小角落,都在李进步惊慌脚步的带领下,被观众一览无余。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开场便以“东北名片“的抛头露面,在青春校园剧中放了一把火,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这捧火在冰天雪地的东北烟火气里,颇有愈演愈烈的味道。不知不觉中,以东北校园嬉笑青春为底色的偶像剧开山之作,已经诞生。

在对国产网剧向来严苛的豆瓣中,《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这部集“穿越““奇幻””偶像剧“等豆瓣雷点于一身的新瓶装老酒之作,却保持着8.4分的优等成绩,不可否认东北元素在其中发挥的深厚功力。

而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落地之前,在东北文化空前崛起的整体语境下,东北“文艺复兴“的浪潮波及到影视领域,似乎已经是件可以预见的事情。

填满代际沟壑、嫁接时空

“大碴子味儿”的隐藏功能

“你啊,给我一边凉快儿去,我想说啥就说啥。”

“你十八了不需要我管了是吧?你八岁的时候咋不说不用我管呢,我生你的时候你咋不说不用我管呢。”

诸如此类的对话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不绝于耳,在嬉笑青春的轻松外衣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包裹着的是代际和解的沉重命题。李进步与李青桐间的那道母女裂痕,在李进步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悄然出现了。

而东北话仿佛是一扇魔法的闸门,释放出搞笑因子游走在焦灼的母女争吵中,轻松就瓦解了母女间剑拔弩张的微妙气场。当李进步与李青桐跌落进在唇枪舌战中拉锯出的愈发深不见底的裂缝中时,自带搞笑气质的东北话及时拉住了观众即将紧随其后跌入窒息深谷的脚步。即便身为剧中人的李进步与李青桐都被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但在满屏大碴子味儿附加的“挠痒痒”服务下,悲伤成分似乎被吞噬殆尽,呈现给观众的是笑中带泪的轻松解题体验。

“我不过就是想要一个不那么颠沛流离的童年,一个会照顾人的妈,和一个不会逃跑的爸,我不配吗?”

在这样悲伤掺杂愤怒的复杂情绪下,李进步带着“我妈为什么会这样、我爸到底是谁”的疑问,穿越到了二十年前的东北小城铁原,与还在念高中的李青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母女关系被放在了平起平坐的视角下,重新接受审视。

在这样的背景色中,东北话除了发挥着抹平代际沟壑的填充作用以外,更成为了嫁接时空的一双妙手。

与动辄穿越千年的古代穿越剧不同,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李进步的时光隧道仅有二十年的长度,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现代穿越剧中常见的,时间交错界限模糊的弊病。而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一面是2019年风和日丽的南方小城金海,一面是1999年满屏东北话的、冰天雪地的铁原,时间、空间、语言的多重复合感,再度加深了观众的穿越代入感。

浓笔染情 全方位呈现爱情百味

东北话或许耳熟能详,但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禁锢在了狭小的天地里,最深入人心的东北少年形象,被靠着那句“她扒拉我”成功出圈的谢飞机牢牢霸占。

两千多年前荀子就曾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而占地15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东北,就是青春剧领地中”谓之不宜“的异类,以至于在青春剧长足发展的这些年里,东北一直处于”被孤立“的尴尬境地。

的确,在大众的已有认知中,东北话在吞咽下搞笑、幽默的红利背后,与浪漫、苏等青春剧的必要元素背道而驰。长期以来活跃在影视剧中的是《乡村爱情》中刘能、谢广坤、赵四组成的“象牙山三巨头“,或是《四平青年》中的二龙湖浩哥。

少年与东北,似乎是格格不入的两种气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却颇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味道,一出手便高度还原了旧时光里的东北少年群像。

成绩不好、大大咧咧、倍儿讲义气的李青桐,脑瓜灵光、天不怕地不怕的李进步,温暖的东北小太阳段霄,明明是怂包又偏偏爱吹牛的八蛋,豪横但又不令人讨厌的小混混陈君何……无论主配角,在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学生时代某位同学的熟悉身影。

在本质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所塑造的东北少年群像与其他青春剧中的少年别无二致。但啃冻梨、买冰糖葫芦、打雪仗、滑雪橇的东北校园生活;对喜欢的女生说“待会儿我把我姥做的大棉裤给你找出来,背带的带个马甲,老暖和了,你穿都得出汗“的东北式情话;热闹的大众澡堂、吐着烟圈的重工业厂房、冰雪掺杂的东北生活图景,都令观众耳目一新。

“国潮现象吗?为啥大众澡堂、标配校服、东北大碴子的结合,竟然如此接地气且洋气?“观众的惊喜声比比皆是。

少年人的热烈奔放与东北冰天雪地的完美融合,正是“冰火两重天“的极致体验。

在渗透、发酵中崛起的一方水土

东北文化上一次的“断层“繁荣,是在小品的舞台上发生。

彼时的东北因子,在以赵本山为首的小品人打下的喜剧江山中,以一骑绝尘的姿态快活地游走着。那是“前无古人“的空前繁荣时代,自1990年开始,赵本山曾21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身侧的搭档从范伟、宋丹丹等老一辈艺术家,到小沈阳、鸭蛋、宋小宝等新生力量,在自己成为”小品舞台上的常青树“之外,后浪接替前浪的梯队搭建工作也完成的足够漂亮。

与此同时,这股文化热潮也走出了小品舞台这一方天地,以2006年推出的《乡村爱情》系列剧为号角,席卷影视行业。舞台与荧屏的多点发力,好不热闹。

但热闹总是喜欢在最高处戛然而止,然后一泻千里。

自2011年赵本山在春晚舞台消失以来,东北文化的热度,似乎在日趋凉薄的态势中逐渐消散了,然后便是漫长的沉寂期。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热度不复当年,《乡村爱情》系列剧依然以几乎每年都推出一季的步调,在不屈不挠地向前行进着。即便大多数都是风光不再的背光时刻,但偶尔也会凭借着刘能、谢广坤做出的人神共愤的迷惑行为或是艮啾啾的谢腾飞引发一波热议。颇有“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来,但请你相信我会一直在“的意味,而这或许便在无声中悄然进行着”土味“文化渗透。

在不温不火的平淡期过后,近两年东北文化搭乘着综艺的“快车“来到了蓬勃生长的时节。沈腾、贾玲、魏大勋、杨迪、王彦霖、林更新、汪苏泷……天生的有梗属性使他们成为各大综艺舞台上的常客,与十年前的抱团打法不同,这一次更像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就在层出不穷的综艺节目中“各自为王”。

在此般的发酵之下,东北青春校园剧的横空出世就变得有迹可循,在未来,东北元素也一定会在其他更”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地,生根发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