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有人說,比起離婚冷靜期,我們更需要結婚冷靜期。離婚需要冷靜期,結婚也是。

長久的婚姻,到底靠什麼維持?

最近,“離婚冷靜期”再次刷屏。

草案規定: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一個月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爲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消息公佈後,網友討論得熱火朝天——

有人說,離婚冷靜期讓恐婚人士更加恐婚。

也有人說,離婚冷靜期其實保護的是雙方。 畢竟婚姻不是兒戲,即便一個月後還想離,也不會在乎多等這一個月,有了冷靜期 可以避免衝動性離婚。

也有人說,比起離婚冷靜期,我們更需要結婚冷靜期。

討論之外,大家更關心一個問題: 我們還有離婚自由嗎?

律師表示,離婚冷靜期適用於 協議離婚,並不適用於訴訟離婚。

協議離婚——雙方自願

訴訟離婚——其中一方不願意

所以,類似家暴等極端情況可以直接走訴訟離婚,並不需要等待“離婚冷靜期”。

可即便這樣,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爲“恐婚族”,而“好不容易”結了婚的人中,離婚比例也在日益增高。

根據民政部統計,2019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947.1萬對,離婚415.4萬對。從2003年到2017年我國的離婚率持續上漲。

在居高不下的離婚率背後,隱藏着什麼樣的婚姻真相?

作爲沒有走進婚姻的人,如何更好地看待婚姻?

01

笑着結婚的人

爲什麼最後哭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你後悔和現在的妻子結婚嗎?

相對應的鏡像問題是: 你後悔嫁給了現在的老公嗎?

很多人回答“不後悔”,但“後悔”的答案也佔了半壁江山。

他們回憶彼此從相識相愛到結婚生子的過程,曾經最親密的枕邊人,也可能一夜之間成爲最大的敵人。

電視劇《夫妻的世界》

去年大熱的電影《婚姻故事》,以一對夫婦的離婚事件探討婚姻和愛情。

原本相愛的查理和妮可,在這場“離婚大戰”中呈現出婚姻中最常見的狀態: 相愛相殺。

一邊愛着,一邊恨着。

夫妻之間的矛盾,是什麼時候開始積累的?

從妮可的控訴我們發現,在這段婚姻中,她屬於弱勢的一方。

結婚後,她犧牲自己的事業成就丈夫,逐漸地,她開始迷失自我了。

我從來沒有爲自己活過,我只是讓他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然而,她的犧牲並沒有換來尊重。

家裏大事小事都是丈夫說了算,妻子沒有任何話事權。

“我連自己是什麼品味都不知道了,因爲沒人要用我的品味。只要接受就好,只要做個賢妻良母就好。”

離婚律師諾拉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倆十年婚姻的真相:

“查理想要的時候,就是協商,妮可想要的時候,就是討論。”

妮可遷就丈夫的工作,去哥本哈根生活了半年。

可是反過來,丈夫卻不願爲了她的工作去洛杉磯一年。

之前網上流行一個段子,同居男女最根本的矛盾在於:

男生認爲女生在上完廁所後應該把馬桶圈掀上去; 女生認爲男生在上完廁所後應該把馬桶圈放下來。

這個“馬桶圈之爭”反映了親密關係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伴侶身上,要求對方做出改變。

英國詩人拜倫說: “要使婚姻長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識。”

愛一個人,首先要學會的是尊重,而並非只考慮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一段好的婚姻,是相互成全,彼此成就。

而一段壞的婚姻,只會把人消磨殆盡。

02

離婚,就代表不幸福嗎?

有人認爲,“離婚冷靜期”還隱含着一個意思:離婚對人具有負面影響。

截圖自微博

結婚就意味着一生一世?離婚就意味着不幸嗎?

去年,紀錄片《夫妻不是同林鳥》入圍FIRST電影節,主角正是導演離婚18年的父母。

當年,父親是鎮上愛拍電影的“小明星”,母親是美麗的摩登女郎。

一家三口的生活,幸福美滿。

後來,父親的事業做大做強,兩人的關係漸行漸遠。

“人心變了,再也回不到從前。”

12歲那一年,父母提出離婚,他被法院判給了父親。

《一條》視頻

離婚之後,父親沒過多久就有了新女友,但母親對他有愧疚感,一直沒有找新的對象。

直到2018年,母親突然告訴他,自己快要結婚了。

對方是一名大學老師,兩人通過打網球認識的。

於是有了這樣一部家庭紀錄片,他想通過影像來記錄父母離婚後的生活現狀。

18年過去了,他們各自有了幸福的歸宿。

父親還是一樣喜歡唱歌跳舞,搞些“小發明”,但寫劇本的愛好已經丟失了。

母親和劉叔的日常像兩個童心未泯的小孩,有說有笑,打打鬧鬧。

對於過去的經歷,父親說:

“回想起來爲什麼能夠流淚,因爲我認爲很多生活還是美好的。

很多人認爲眼淚是痛苦,不是的,眼淚不是痛苦,眼淚是感觸、回憶和感動。

不理智地處理婚姻的人,結果都不是很好的,我是跟自己的過去和生活,做了一次和解。”

離婚對於孩子來說,意味着家庭的瓦解,但對於父母來說,是一種解脫與和解。

拍完這個紀錄片後,導演對婚姻的看法改變了。

他說: “離婚不是世界末日,不適合的話沒必要將就,勉強在一起可能會受到更多傷害。”

每個人都在成長和變化,情感生活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天長地久”的愛情也許並不現實,但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

紀錄片的結尾,他寫了一首小詩:

“夫妻不是同林鳥,人獸有別君莫忘;

大難來臨勿自飛,一唱一和過一生。”

03

離婚需要冷靜期,結婚也是

王爾德曾說過:“離婚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結婚。”

這句話雖然被當做調侃的段子,但還真的不無道理。

2018年,阿嬌與賴弘國閃婚,圈內一時轟動。無數人感嘆:阿嬌終於找到幸福。

可沒想到,這段婚姻只維持了14個月,便以離婚收場。

不少年輕人因爲頭腦一熱匆匆結婚,沒有深入地瞭解對方和自己,導致了“閃婚閃離”的結局。

在紀錄片《幸福定格》中,導演花了7年跟拍8對夫妻,他想探索一個問題:

爲什麼很多人結婚後“幻想破滅”了?

在愛情電影和小說的潛移默化下,很多人對婚姻的理解變得單一化,認爲夫妻天生就是心有靈犀,婚姻一定就是幸福的範本。

“哪怕我不說,你也要懂我想要什麼。”

“不爲我買房,那就是不在意我。”

“你就應該把一切都給我,對我無私地奉獻,讓我幸福……”

很多人在結婚之前,並不瞭解婚姻的真正涵義,也不瞭解自己結婚的目的。

電視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在澳大利亞,新人要想結婚,要經歷“婚前冷靜期”。

這個冷靜期,最短也要1個月,最長18個月。

這期間,如果有一方或者雙方改變了主意,可以隨時撤銷結婚請求。

這一方法,減少了衝動結婚的比例,讓年輕人對婚姻更加謹慎。

電影《婚姻故事》

《幸福定格》的導演提出了“一年續約一次”的概念來思考婚姻。

他認爲,比起一生一世相守,婚姻更像是一種協作關係:

你喜歡和我在一起嗎?不喜歡的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你喜歡和我合作嗎?如果合作不愉快的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哪裏我們可以改進,如何調整自己,如何更加理解彼此,更好地協助彼此。

用一種新的角度、不一樣的角色來和伴侶相處,婚姻纔會一直保持活力。

結婚前,你可以思考這幾個問題:

第一,你是爲了什麼結婚?

在婚前,兩個人應該溝通好自己結婚的目的。

第二,對於結婚對象,你真的足夠了解嗎?

瞭解不僅是停留在興趣愛好這些,更包括另一半的財務狀況、疾病史、原生家庭狀況。

最後, 你和另一半做好婚前協商了嗎?

很多夫妻因爲家庭瑣事而爭吵,這是由於婚前沒有討論好婚姻中的角色分工。

一段好的婚姻中,雙方既是愛人,又是隊友。

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

我所夢想的一種愛情,是兩個人共享一種一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或許我不應該稱呼它爲愛情,或許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誼。

如果我們能放下“對方就應該爲我做什麼”的固有成見,以一種更平等更尊重的身份去和伴侶相處,或許就不會對婚姻抱有恐懼的態度。

爲什麼很多人覺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可能是因爲,這段關係中只有浪漫和激情,卻少了堅固的友誼。

------------------ - -----

相互成就,彼此成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