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應該是學習的名人傳記,你的生活無法複製,但成功人士的思想是值得學習的,成功類型的書可能並沒有實質性的東西,但它會給我們進行一些心理暗示,讓我們更加積極進去。少年時摔一跤,起來跳兩步就沒有事情了,二十幾歲時,連續熬夜三天,依然生龍活虎,但是人到中年就會發現,體質一天不如一天。

曾看到一個帖子,上面問道:人到中年是種怎樣的體驗?

下面的回答各種扎心:

還有人說:

“每天的狀態就是沒精神,動一下就腰痠背痛。”

每天只想躺着,但是躺下又睡不著,各種發愁。“”

其實,人到中年,雖然很苦,但是隻要做到下面三點,也會越來越順的。

1.不斷學習

離開學校後,很多人便覺得自己已經功德圓滿,很少有人再拿起書本來學習。

並且還會有一套的邏輯來支撐自己的行爲,比如說他會說讀名人傳記,那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爲名人的生活無法複製,讀成功法則類型的書便會說,書裏說的只是雞湯並不實際。

所以看這樣沒有用的書不如不看,專業類的書更是看不下去了。

所以很多人的大腦成長在年輕的時候就停止了,大多都只是在社會的打磨中,變得更加圓滑,更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卻沒有向內探索,更好的去了解自己。

其實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應該是學習的名人傳記,你的生活無法複製,但成功人士的思想是值得學習的,成功類型的書可能並沒有實質性的東西,但它會給我們進行一些心理暗示,讓我們更加積極進去。

還有專業類型的書,不管是30歲,40歲都是需要學習的,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記得我在實習的時候,工程部的經理很年輕,一直都很迷惑,他是如何年紀輕輕就做到經理的。

接觸後才知道,他只有初中的學歷,初中畢業那年就出門打工了。從基層的工人到現在經理的職位花了整整10年的時間。

而在這10年裏,他一直都沒有放棄學習,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他一直都在學習。在這10年裏,他學會了看圖紙,學會了在電腦上設計。所以他能夠坐在經理這個位置上,指揮工人們去照着圖紙安裝。

所以人到中年也不要停止學習,不要藉口自己的學歷,也不要藉口時間太晚,任何時候都不晚。

就算你學的不是專業,充實自己,讓自己的腦力更上一層樓,那也是極好的。

2.做好規劃

人到中年還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要爲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

幼年時,不懂成人世界的規則,只是單純的嚮往,其中含有的自由。

少年時,只想快快的長大,不要有人再來管自己,這樣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到了二十幾歲,才發現,生活中處處是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事業應該從何發展,不知道自己的愛情應該何去何從,就這樣在迷茫中掙扎着。

到了中年,我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瞭解,我們明白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更瞭解了自己應該和什麼樣的人共度一生。

事業上,也知道了自己的路,這個時候,是不應該迷茫的。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懂得取捨,感情上也許會出現婚姻以外的人,會讓你感覺到心動,但你一定要明白,婚姻代表着忠誠,也代表着責任,不要妄想熊與魚掌兼得。

事業上也要有一個取捨,人的精力有限,與其把網鋪的太大,不如在某一個方面做精做專,這樣反倒有利於做好事業。

而且此時做事,我們要想好長期的規劃,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因爲我們可以掙錢的啊,時間在慢慢縮短,我們要考慮到日後不能掙錢時的生活,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保重身體

少年時摔一跤,起來跳兩步就沒有事情了,二十幾歲時,連續熬夜三天,依然生龍活虎,但是人到中年就會發現,體質一天不如一天。

的確到了中年,人體的各項功能都在慢慢的衰退,新陳代謝也已經變慢。這個時候保重身體就非常重要了。

有了好的身體,才能夠去好好的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

要知道人到中年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就是家中的頂樑柱,被一家人所依靠着。

如果頂樑柱都倒下了,那這個家該怎麼辦呢?

所以人到中年是生不起病的,也是不敢生病的。

保重身體可以先從飲食上入手,所謂垃圾食品菸酒可以儘量避免,或者把它們作爲特殊的食物,只在特殊的世界喫,比如說某個節日或者某個紀念日。

再者可以從鍛鍊身體上入手,其實我們平時都講自己很忙,沒有時間鍛鍊,這只是藉口。爲什麼這麼說呢?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喫完飯躺下玩手機,一玩就是一兩個小時?所以花半個小時鍛鍊身體是綽綽有餘的。

還要從心態上改變。我們都知道女人生病,一般都是和生氣有關係的,其實男人也是一樣。

改變自己的心態,儘量讓自己的情緒穩定處於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這樣是對身體有利的。

遇到生氣或者不好的事情時,不要僅是在情緒上發泄,而是要想辦法去解決。

如此纔不會把不良情緒積壓在自己的心裏,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