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的英國秉承着昔日殖民地戰爭的餘威,勉強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贏得了戰勝國的地位。一戰英國傷亡數百萬人,給了它極爲慘痛的記憶。不過在規模和作戰強度都遠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二戰中,英國全國僅僅死亡30多萬人,軍隊陣亡的人數很少。所以說二戰英國打得敗仗並不多,而且英軍損失也不大。


不過要說英軍在二戰中損失最大的戰役還要數1941年末到1942年初的馬來戰役。是役,英軍有將近10萬人被迫投降,是英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降軍。此外還有數萬人陣亡,損失了著名的“威爾士親王號”等戰列艦。而他們擊斃的日軍敵寇總計才1萬多人。縱觀二戰英軍的戰史,這樣大的有生力量損失是唯一的一次。


即便是在德軍閃擊西歐的時候,英國歐洲大陸遠征軍的損失也是很微小,最後成功的從德軍的夾擊中跑了。雖然裝備丟的一乾二淨,但是士兵畢竟還在。在日後的北非和歐洲戰場也沒發生一次損失10萬以上的戰役。


日軍雖然俘虜了10萬英軍,但是這10萬英軍基本上都是殖民地軍隊,英國本土士兵很少。這些士兵缺乏有效訓練,武器也很落後,更沒有足夠的海空掩護。而日軍爲了進行這次戰役,從中國戰場抽調了有大量作戰經驗的老兵進行無恥的偷襲,舉全部海空力量進行攻擊,所以這樣的結果不奇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