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在這樣一個非常好的時代裏,不管是畢業後去繼續深造,我知道你們中有很多人是到世界名牌大學繼續深造,還是進入社會去尋找合適的工作,我都希望同學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忘記這個人生的原則,一定要“處理好小我和大我、處理好索取和奉獻”的關係。社會在進步、國家在發展、物質文明不斷在進步,我們每個人也都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待遇、比較好的生活、比較好的環境和住所,但是,我們首先要明白,要想獲得這些的話,必須對這個社會做出一定的奉獻,這是我們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20本科生畢業典禮,鍾南山院士做了主題演講。跨越17年,經過兩疫,他對個人與家國的聯結有了更深的體會。

他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演講全文:

尊敬的徐揚生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三屆的全體本科畢業生以及在座的嘉賓們:

你們好!非常高興,今天迎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三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首先,我向全體的畢業生問好。今天的畢業典禮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舉行的,人類正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

在過去的4個多月裏,大家都經歷了一段特殊的時期,全球正面臨着一場和 COVID-19 Pandemic的鬥爭。

我想對於大家來說,這都是人生中一段罕見的經歷。

這次疫情的發作,幾乎可以跟1908年的西班牙流感相比。但是在這場大的鬥爭中,我們每個人都經受了考驗,每個人在面對這次考驗的時候都顯示出了不同的態度。

這一次中國,包括中國內地以及香港地區,在第一次戰役裏邊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當然現在還面臨着第二個大的戰役,我們繼續在奮鬥。

我自己一直在思考,這麼大的防控戰鬥,實際上對人生提出了兩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人怎麼來對待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和事故。

我想我們在中國內地以及香港的市民老百姓們、社會上的各界人士,包括即將繼續深造或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們,都面臨着這樣兩個的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 現場

第一個是“如何處理小我和大我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這場疫情席捲了全球,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牽涉其中,也包括了你和你的親友。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小我和大我的關係。

我們知道國家的安全、世界的安全是一個大我,是大家安居樂業最重要的前提,而在這裏面,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你要怎麼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爲這個世界、這個大我,爲它的安全、安定做出一些貢獻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比如說這幾個月以來,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一個 Lockdown(封城)的限制,禁止了民衆在戶外的很多活動、要求待在家裏、不要隨意外出、日常戴口罩等等,這對個人來說實際上是個約束。

但是,另外一方面,民衆是想要自由的生活狀態的,想要比較開放的生活空間,希望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

這些要求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就包含了一個我們應該思考的“小我和大我”的問題,也就是說,爲了國家的安全,爲了整個社會的安定,我們每個人是要受一些限制和約束的,這是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方便的。

同時,大家在經濟上也有很多犧牲,有很多家庭,甚至是你的爸爸媽媽,可能他們的工作也受到了影響。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生活也受到影響,但是爲了整個國家的安定,我們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很多的同學在這個階段被要求居家,減少了戶外的活動,也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這麼做是爲了整個國家的安定,爲了減少整個國家的疫情發作,能夠讓政府很好地控制疫情。

正因爲這樣,在社會絕大多數的人的支持下,在中國內地以及在香港地區,我們在第一個階段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勝利,使得我們患病的人數以及死亡的人數,在世界上,特別是大國裏面是最少的,這是很難得來的一個成績,這就真正體現了在我們在生活之中要以大我爲重。

我想這個“小我和大我”不是單純體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上,也體現在個人和全世界的關係上。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特別是大的國家,要是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能夠很好地控制疫情的話,這個世界將不得安寧。

所以我們需要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具備一個國際主義精神,我們要愛護人類、敬愛生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更要團結全世界各國,面對疫情,共同戰鬥,盡最大努力取得勝利,這也是我希望同學們畢業以後,應該具有的一個態度。

同時,我還認爲,“小我和大我”的理念不單對世界如此,對自然界也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電視或者網絡上留意到,由於近幾個月人類活動的減少,環境的污染減少了、天空晴朗了,很多不常見的野生動物也出來了,森林的覆蓋面也廣了,綠化也好了,整個自然界更加和諧了。

你們未來會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更應該時刻考慮到人類應該如何跟自然和諧共處。

鍾南山院士寄語學生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也涉及一個最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那就是在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社會在進步、國家在發展、物質文明不斷在進步,我們每個人也都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待遇、比較好的生活、比較好的環境和住所,但是,我們首先要明白,要想獲得這些的話,必須對這個社會做出一定的奉獻,這是我們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只有當我們的奉獻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穩定,物質更加豐富的時候,我們纔會有更多的回報。

可以舉一個例子,這次武漢的疫情比較嚴重,由於醫療物資的緊缺、醫生的病倒以及病房的缺乏,武漢地區病毒的感染不斷增加。

在這個危急的時刻,全國很多的醫護人員報名支援武漢,整體算起來,一共有 45000 多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到各個醫院去支援,還幫助建立了方艙醫院,將染病的人和其他人分開,從上游根本杜絕了人傳人的趨勢,才使得武漢的病情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之內就得到很快的控制。

正如大家現在所看到的,目前武漢的疫情就控制在了一個非常低的狀態。

武漢得到了控制,全國也就得到了控制。這些醫務人員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獻。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學生,是一所醫院ICU的年輕的主任,一直在西藏進行支援工作。

他是一名非常優秀的ICU的醫生,對ECMO(體外膜肺氧合)非常熟悉,疫情發生以後,由於防控工作的需要,他就調回了廣州,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搶救工作。

後來,當全世界的疫情日趨嚴重,他就馬上報名,參加了伊拉克的醫療救援工作。我記得他向我提及,他到伊拉克的時候,一下飛機就要穿着防彈衣,冒着生命的危險,和幾位醫生一起建立檢測室,建立CT室,而且協助當地建立了一些必要的防控防治的制度。

經過他們兩個多月的努力,現在伊拉克的疫情比起鄰國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爲我們的醫生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點,從上游控制住了疫情。

那麼對我的這個學生來說,他雖然還是一個年輕的醫生,但他爲當地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很大的奉獻,他是不是希望得到回報呢?

那麼,我們醫護人員的奉獻是不是希望得到回報呢?

我們是要一些回報的。

我們的回報是什麼?

我們的回報主要不是物質上的,而是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我們搶救了病人,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得到了羣衆的信任,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回報。

所以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我們一定要爲社會做出奉獻,要努力做出很好的工作成績,只有這樣纔會有好的生活,而這種奉獻的精神和我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培養學生,要求學生有責任心,有擔當精神的宗旨是一致的。

鍾南山院士祝福畢業生

同學們,無論你們是在讀書還是科研工作中,都要始終記得獨立思考和創新。

這一次疫情對我們科研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因爲我們面臨着一個從未了解的新冠病毒(COVID-19),它的傳染性是怎麼樣的、它的傳播途徑是怎麼樣的、它的發病機制是怎麼樣的、怎樣能夠加快它的診斷、如何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這些全部都是新的問題,這個時候就是要發揮你的獨立思考的精神。

同時要敢於創新,用一些新的方法、用一些新的方式來進行治療。

我所在的研究所在這一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提高了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在早期階段儘快發現病人,同時在戰略層面也對國家提出了非常有益的一些建議,正因如此,我們防控的戰鬥取得第一階段的勝利。

通過這幾個月的經歷,我有一些領悟,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我的父親是一位不善言辭的兒科教授,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他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只要他能爲這個世界留下一點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他就算沒有白活。

我覺得,我現在纔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會。

鍾南山院士寄語畢業生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索取和奉獻的關係

同學們,你們將走向人生中一個新的階段,我很高興能夠見證同學們的成長。

我是在1960年畢業於當時的北京醫學院,到現在算起來已經60年了。

但是60年後的今天,我依然在積極進取,爭取獨立思考,爭取能夠領導我的團隊做一些創新。

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在這樣一個非常好的時代裏,不管是畢業後去繼續深造,我知道你們中有很多人是到世界名牌大學繼續深造,還是進入社會去尋找合適的工作,我都希望同學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忘記這個人生的原則,一定要“處理好小我和大我、處理好索取和奉獻”的關係。

最後我祝我們的同學們錦繡前程、天天向上!

謝謝大家。


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ID:cuhksz2014)

圖片及內容由港中大(深圳)傳訊與公共關係處(CPRO)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