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國內共有475家基金代銷機構,其中銀行渠道數量最多,達159家,緊隨其後的是券商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分別爲122家和108家。正謀求A股上市的齊魯銀行的基金代銷資格日前被終止審查。

原標題:基金代銷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本報記者 黃一靈 

正謀求A股上市的齊魯銀行的基金代銷資格日前被終止審查。業內人士稱,中小銀行渠道並不強勢,賣不出量,從而尾傭也不高。再加上前期人員成本並不低,對沒有渠道優勢的中小銀行來說,貿然開展這個業務其實是不划算的。

代銷資格牌照落空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7月,齊魯銀行向山東證監局遞交的基金代銷業務資格申請材料被接收受理,並於2018年出具兩次反饋意見;2020年5月19日,齊魯銀行申請撤回基金代銷業務,5月22日,山東證監局決定終止該申請的審查。這意味着,齊魯銀行努力了近三年的“基金代銷資格”牌照最終落空。

目前,齊魯銀行的主要營收還是來自利息收入。數據顯示,2019年齊魯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4.07億元,同比增長15.69%;實現歸母淨利潤23.38億元,同比增長8.61%。其中,利息淨收入57.67億元,佔比高達77.86%;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雖同比增長52.32%,但僅對營業收入貢獻7.51%。

值得一提的是,齊魯銀行現階段還在爲登陸A股努力。2019年5月,齊魯銀行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申請,擬上市地點爲上交所。2019年6月,證監會正式受理該行IPO申請並進行預先披露;同年12月,齊魯銀行更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進入預披露更新階段。

基金代銷資格終止審查,這是否會對齊魯銀行上市進程產生影響?記者致電齊魯銀行,對方告訴記者,撤回可能是相關部門有業務上的考量,但這個事情不會影響公司上市事宜,關係不大。

呈現強者恆強格局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國內共有475家基金代銷機構,其中銀行渠道數量最多,達159家,緊隨其後的是券商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分別爲122家和108家。從數量來看,銀行仍是基金代銷的主要渠道。

華東某基金公司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雖然現在中大型公司都在做基金電商,也有天天、螞蟻等強勢互聯網渠道,但總體上,銀行依舊保持着基金代銷的核心地位。

記者統計發現,國有大行是基金代銷的絕對大戶。截至6月2日,代銷基金數量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是交行招行、平安、中行工行、浦發、建行、民生、中信和農行。

“一般情況下,一隻基金首發,都會選擇基金的託管行作爲主要代銷機構,然後再搭配其他銀行。目前五大行以及一些銷售能力強的銀行(比如招行)是代銷的第一梯隊。”上述基金公司從業人員說道。

與此同時,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依然在上演。截至6月2日,代銷基金數量超過1000的銀行有22家,500-1000的有18家,100-500的有61家,低於100的有58家。也就是說,在銀行基金代銷渠道上,絕大部分基金由前22家代理銷售。

其中,工行和招行爲基金代銷“雙雄”。數據顯示,2019年,工行代理銷售基金5892億元,招行2019年沒有公佈基金代銷規模,但披露了實現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爲2197.70億元。

不能否認的是,雖然銀行仍是基金代銷的主要渠道,但亦遭遇第三方機構、券商等帶來的分流困境,連代銷巨頭工行2019年代理銷售基金規模都比東方財富少700多億元,處於邊緣地帶的中小銀行競爭壓力將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