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主編手記:公募基金的馬太效應)

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報透露出48家公募基金公司2019年的盈虧狀況。不出所料,強弱懸殊的局面進一步擴大,馬太效應有增無減。 在這48家基金公司中,可以看到動輒數十億元營業收入以及超過10億元淨利潤的第一梯隊,也可以看到至今仍在生死線掙扎、年虧損數千萬甚至近億元的中小基金公司。我們還能看到,一些曾意氣風發的中型基金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步步滑落,最終淪爲行業中墊底的存在。 這種局面的出現,折射出公募基金牌照紅利時代的終結。近年來,資產管理行業在發展的“快車道”上疾奔,各個子行業在業務上的壁壘也被不斷打破,公募基金業在傳統業務領域的競爭者不斷增多,拿到牌照就等同於捧上金飯碗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更何況,隨着新審批的公募基金公司不斷增加,即便沒有外來者的奪食,公募基金行業內的競爭就已經白熱化了,曾經的藍海已然變成紅海。 這種局面的強化,反映出公募基金業最爲核心的投研、渠道和品牌三大領域中,影響力正在不斷向龍頭集中。這種現象,與其他行業近年來的趨勢頗爲類似: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傳統行業裏的龍頭憑藉既有優勢,在供給側改革中不斷鞏固並強化自己的地位,市場佔有率逐步提升。而在公募基金行業中,投研團隊建設、渠道關係維護和品牌形象打造的真實門檻在快速提高,高昂的成本讓新進入者乃至中小基金公司望而卻步,這讓處在第一梯隊的基金公司幾乎不用在意後來者的威脅,競爭主要在龍頭之間展開。 但這是否意味着,格局就此固化了?其實不然。在馬太效應不斷升溫的背景下,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意外的驚喜:如睿遠基金,雖然是一家剛成立不久的新公司,其影響力上卻絲毫不弱於大型老牌基金公司,若是放開產品發行和申購,很有可能迅速躋身行業前列;又如中歐基金,改制前只位於行業中下游,但一次顛覆性的改革,卻讓公司成爲行業中的翹楚,其影響力已然與行業領頭羊並肩。 如果細品則會發現,這些在馬太效應中突出重圍的基金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聚集了行業最頂尖的人才。這或許意味着,在“以人爲本”的資管行業,若想改變格局,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畢竟,業務層面的“同質化”,實在太普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