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要引進全球先進資源要素,又要開展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產能合作,構建“根在國內、面向國際”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體系,不斷完善面向全球的生產、服務、貿易、投資、金融、創新網絡,提升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控制能力、供應鏈的運營管理能力和價值鏈的分工層次,促進國際國內產業鏈有序銜接、要素雙向流動、創新相互促進。要順應國際市場的重大變化和國內消費結構升級的迫切要求,消除體制障礙和政策壁壘,促進內外市場高度聯通、要素自由流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任務更加緊迫。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形成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要素稟賦相匹配的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對此,可從五個方面切實發力:

  一是促進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深度融合。要順應國際市場的重大變化和國內消費結構升級的迫切要求,消除體制障礙和政策壁壘,促進內外市場高度聯通、要素自由流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把技術、品牌和渠道優勢向國外延伸,同時引導外貿企業爲國內市場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

  二是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緊密結合。順應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新要求,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整合全球資源要素,提高雙向開放水平。既要引進全球先進資源要素,又要開展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產能合作,構建“根在國內、面向國際”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體系,不斷完善面向全球的生產、服務、貿易、投資、金融、創新網絡,提升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控制能力、供應鏈的運營管理能力和價值鏈的分工層次,促進國際國內產業鏈有序銜接、要素雙向流動、創新相互促進。

  三是促進對接國際規則與深化體制改革有機結合。需以開放倒逼改革,形成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高標準市場體系,爲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助力。特別是要通過不斷拓展制度創新空間、釋放改革紅利,在國際經貿規則博弈中爭取主動,逐步從國際規則的參與者向引導者轉變。

  四是促進區域協同開放與協調發展相統一。重點是推動區域轉向整體協同式開放,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要提高都市圈、城市羣、經濟帶的開放型經濟產業鏈融合能力和分工協作水平,切實發揮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沿邊開發開放重點試驗區等開放平臺的帶動作用。

  五是促進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協調聯動。提高區域之間的開放水平,力爭形成全國統一開放、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運行的市場,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基本框架下對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開放,形成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