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山洞拋屍案,刑警高風在偵破過程中發現,這起案件竟然牽涉到了曾經當警察的父親和爺爺。抽絲剝繭,一場橫跨30多年的陳年大案被逐漸掀開……5月29日,由陳育新自編自導,經超、張佳寧主演,奚美娟、鄔君梅、劉敏濤等出演的電視劇《燃燒》在東方衛視黃金檔播出。

翻開該劇導演、編劇陳育新的作品表,1994年《9·18大案偵破紀實》,1999年《紅蜘蛛》,2003年《征服》,2014年《湄公河大案》,2019年《破冰行動》……他幾乎見證了國內涉案劇近30年的發展和變化。

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陳育新表示,觀衆們看涉案劇,是因爲劇中的烈度和曲折程度,但當下越來越多的涉案劇套路化:爲反轉而反轉,爲懸疑而懸疑,最後爲了這些往往放棄了人物。在他看來,涉案劇一定要寫人物、展示人性,比如人犯罪,很多是因爲慾望造成的,所有的墮落都是因爲一個很小的動機和慾望,“就像尼采所說: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着你。”

該劇導演、編劇陳育新

動機和真相,是刑偵劇裏面最關鍵的兩個詞

紅星新聞:據說7年前您就開始創作《燃燒》了,爲什麼到現在才播?

陳育新:《燃燒》最開始叫《新警察世家》,是7年前公安部宣傳局交給我的一個任務。當年他們只給了一個題目,想寫一個警察世家的故事。我接到這個任務以後有點無從下手,因爲要寫三代警察,也沒有真實的案子做依託。後來我就先做了《湄公河大案》和《破冰行動》,在此過程中,我採訪了大量的公安民警,接觸了很多的故事,也在醞釀這些人物,慢慢形成了目前想要表達的這個內核。

紅星新聞:您創作過很多涉案劇了,爲何《燃燒》讓您一開始無從下手?

陳育新:涉案劇分很多類型,除了刑偵劇,也有緝毒、涉黑、反恐、經偵這些類型,其他的類型都有團伙,如販毒組織、恐怖組織等等,唯獨刑偵劇主要是個體犯罪,很少有組織。有組織相對來說就比較好寫,因爲有分工協作,有臥底,有線人等等。但是個體犯罪,只能把鏡頭對準人物。個體犯罪也許有預謀,也許只是激情犯罪。

刑偵劇一開場總是一件案子,警方奔赴犯罪現場,通過技偵來尋找證據,通過蛛絲馬跡找出兇手作案的動機和案件的真相。所以動機和真相,是刑偵劇裏面最關鍵的兩個詞。但這兩個關鍵詞,在別的類型劇裏面,可能並不是很重要。因爲像緝毒劇、反黑劇、金融犯罪這些劇種裏面,動機就是利益,在反恐劇裏動機就是仇恨。動機屬於心理狀態,所以刑偵劇裏的刑警就要研究死者,研究兇手的心理,這樣焦點自然而然就對準了人物,對準了人性。這是我覺得刑偵劇比別的涉案劇相對來說難寫的一大原因。

紅星新聞:那在《燃燒》的創作中,您在展示人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陳育新:《燃燒》採取了一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因爲它是涉及到人,涉及到人性,人性是深不可測的,要準確的表達出來,而且合情合理,自然難度就更大。它還涉及到罪惡的淵源,人犯罪,很多時候是因爲慾望造成的,所有的墮落都是因爲一個很小的動機和慾望。我把《燃燒》的焦點對準了人物,主要是想刻畫人物內心,在人生的每個過程中的選擇和決定,不同的選擇則帶來了不同的方向。高風的選擇,他父親高建設的選擇,高四海的選擇等等。

還有一點,因爲當初這是一個命題作文,寫三代警察,高風從離開警隊到迴歸,是對警察職業的重新理解和認識。從他父親身上,從他爺爺身上,認識到警察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項使命,我覺得這個是《燃燒》這個劇的中心思想。

配戲的都是圈內資深演員

紅星新聞:涉案劇一般都會有大量的真實案件、故事爲基礎,再加上藝術的提升。那您是如何平衡真實和虛構的?

陳育新:《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動》都是以真實的大要案爲原型。但是我創作的過程中,加入了非常多虛構的成分。我覺得作爲一個成熟的創作者,就是要把現實和虛構的部分完美統一,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我覺得所有影視劇創作,就是要寫好人物。任何影視劇在影史上,能夠讓觀衆記住的都是人物,並不是片子裏面的橋段、故事,把人物寫好了,我覺得這部劇就能成功。

紅星新聞:演員陣容很有意思,配戲的都是圈內資深演員。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陳育新:這部戲是刻畫人性的,對人性的這種把握相對來說要細微一些,細緻一些。所以我希望能找一些比較實力派的演員。事實證明,演員們表演得非常準確,能闡釋每個人物的內心,這是我們當初選演員時候的一個考量。我們並不是爲了流量,爲了收視率,找一個特別火的流量明星來演,這也是我們當初選演員時候的一個初衷。

經超、張佳寧分飾男女主角

刑偵劇要把握一個原則,價值觀要向善、向上

紅星新聞:涉案劇很長一段時間受到冷落。在您看來,涉案劇創作要把握怎樣的“度”?

陳育新:準確的說,涉案劇可以分刑偵、緝毒、經偵、網偵、反恐還有反黑等等,作爲涉案劇下面的一個劇種,刑偵劇上黃金檔並不多,大量的是緝毒劇。爲什麼?因爲在刑偵劇裏面,有更多的侷限,就是社會問題,還有暴力的展現,還有一些技偵手法的暴露。我覺得創作涉案劇要把握一個原則,價值觀要保持向善、向上的。現在一些劇在尺度上出了問題,就是沒有好好的把握好這個價值觀、導向性的問題。完全是爲了反轉,爲了懸疑,爲了那種烈度,追求這種獵奇,自然沒有正確的導向和價值觀,沒有向觀衆傳達向善、向上的理念,自然就會出很多問題。

紅星新聞:2014年,您創作的《湄公河大案》登陸央視,近期不少同類劇也登上了衛視黃金檔。在您看來,回暖的原因是什麼?

陳育新:我覺得當年的涉案劇大量都是刑偵題材,有過度的暴力展現,血腥的場面展現,對青少年有一定的誤導作用。這麼多年過去了,涉案劇下別的劇種大量出現,如緝毒題材和經偵題材,題材多元。同時,展現公安民警的無私奉獻,負重前行。創作者向警察表達敬意。我覺得這是目前涉案劇回暖的一個原因。

紅星新聞:您曾說現在很多涉案劇套路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陳育新:我創作涉案劇已有些年頭了,有過許多的經驗和教訓。作爲觀衆喜歡的類型劇,在選擇觀看這類劇時會有既定的模式,在涉案劇裏面,烈度和曲折程度是觀衆喜愛這類劇的一個預設前提。但是我覺得這個烈度是有止境的:爲反轉而反轉,爲懸疑而懸疑,最後爲了這些往往放棄了人物,只有事件。但是我覺得人性表達是無止境的。創作這類劇需要對生活,對現實生活和對人性有深刻的研究。

紅星新聞:刑偵劇是行業劇的一種,需要大量偵查、刑偵、法醫學等知識,您在創作和拍攝過程中,如何保持這方面的專業性?

陳育新:行業劇一個很大的難度,就是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這麼多年來,爲什麼我一直偏好寫這類的涉案題材,就是通過將近30年來和警察的接觸,大量採訪,積累了一些專業知識,所以在這方面,可能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此外,我覺得還是需要大量努力,除了採訪,除了對一些專業知識非常瞭解,還要自己多學習,還必須問專業的人員。我們在拍攝《燃燒》的過程中,每涉及到一些案發現場的戲的時候,都是請專業的法醫、公安民警來做指導,努力不要給觀衆留下很多的槽點和笑點,別讓觀衆因爲一個細節的不真實,導致對整個劇吐槽。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峯 圖據東方衛視

編輯 李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