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長時間以來,由於人類思維的複雜性,記憶的形成與尋回過程一直令科學家們困惑不已。不過科學家認爲,他們如今已經弄清了人類是如何學習、並將這些瞬間存儲在自己的“記憶銀行”中的。

據伯明翰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表示,這與一種名叫θ波的腦電波有關。這種腦電波每秒搏動三次,由大腦中的海馬體生成,而海馬體與激勵、情緒和記憶的調節有關。科學家發現,這種低頻腦電波的振盪與喚起記憶之間存在直接關聯。

在這項由伯明翰大學開展的新研究中,受試者包括一些大腦中出於治療目的而植入了電極的癲癇患者。科學家讓他們參與到一些實驗當中,然後通過電極收集數據。他們給受試者展示了一系列圖片和詞語。這些圖片和詞語之間本來毫無關聯,但科學家告訴受試者說,某個詞與某張特定圖片有關,要求他們記住這些關聯,事後又讓他們試着回想。

研究人員發現,只有當受試者後續在測試中給出了正確答案時,最初的學習階段纔會產生θ波。他們認爲,這說明只有當某人在高效學習時纔會產生這種腦電波。並且既然只有在成功學到東西時纔會產生θ波,就說明這種腦電波對記憶的形成不可或缺。

接着,研究人員又讓大腦中沒有植入電極的受試者們完成了一項類似的任務,也要求他們記住無關詞彙和圖片之間的關聯。接着,研究人員在他們面前放了一個按鈕,同時在他們前方的屏幕上隨機播放圖片。當受試者想起與圖片關聯的詞語時,就會按下按鈕。

在分析了數百名受試者的測試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在給出正確答案時,人們按按鈕的時間存在一定規律:每一秒有三個時間點,大多數人回憶起正確信息時都會踩在這三個點上。而在給出錯誤答案時,則沒有觀察到這種聚集規律。

瑪利亞·溫博爾博士(Dr Maria Wimber)指出:“你可以從中觀察出一種振盪規律。在給出提示信息後,大腦喚起回憶的時間點之間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規律間隔,並且不大可能在這些間隔之間的時間段裏喚起回憶。”

科學家認爲,實驗中觀察到的穩定節奏來自θ波。它們在海馬體周圍不斷迴盪,將之前植入其中的正確記憶提取出來。而此前在形成這些正確記憶時,θ波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幫助人們學會詞語和圖片之間的關聯。

例如,之前一項與此次主題無關的研究發現,當電影聲音和屏幕每秒和諧地振盪幾次時,觀看者記住的電影內容便會有所增加。

研究人員希望,“大腦會利用規律性脈衝形成和尋回記憶”的知識能夠對導致記憶喪失的認知疾病患者起到一定幫助,如阿爾茨海默症等等。也許可以通過θ波的同步改善記憶的形成能力。

研究人員還希望能通過這種方法幫助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記住新來的護工的名字。該研究在實驗室中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功,但還不清楚在實際情境中的運用效果如何。

此次研究在本月線上召開的認知神經科學學會會議上做了彙報。(葉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