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蚜主要以卵(椭圆形,深黑色的)在桃树枝梢、芽腋、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芽萌发时越冬卵孵化,5~6月是其主要危害期,以无翅蚜为主,10月左右还有一波有翅蚜回迁作恶。虽然说卷缩、发红是桃树缩叶病的主要特征,但这并不是它独有的,因为桃瘤蚜危害后也有类似表征,且当前正值高发期。

最近有农友发来了一组图片,称自家桃树叶片上冒出来许多红疙瘩,想问是不是缩叶病?

虽然说卷缩、发红是桃树缩叶病的主要特征,但这并不是它独有的,因为桃瘤蚜危害后也有类似表征,且当前正值高发期。

借着这个引子,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桃瘤蚜。关于桃瘤蚜

桃瘤蚜,又名桃纵卷瘤蚜,除为害桃外,还为害李、杏、梅、樱桃、梨等果树以及菊科、禾本科植物。

成虫分为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蚜呈淡黄褐色,带透明翅,额瘤显著;无翅蚜较前者略大略胖,体色也更为多样;若蚜近似于缩小版的无翅胎生雌蚜。

该蚜主要以卵(椭圆形,深黑色的)在桃树枝梢、芽腋、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芽萌发时越冬卵孵化,5~6月是其主要危害期,以无翅蚜为主,10月左右还有一波有翅蚜回迁作恶。桃瘤蚜 VS 缩叶病

桃瘤蚜: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片边缘扭曲畸形,凹凸不平,受害处可变为浅绿色或紫红色;严重时叶片将卷成细绳状,干枯脱落。

缩叶病:初期病叶增厚,微卷,在展叶后卷曲的部位会集中,且皱缩程度加深,病部质地变脆,逐步变成紫红色。

相似点:①叶片卷曲畸形;②受害部位均能出现紫红色的表征;③发生部位集中在新梢,后期干枯脱落。

不同点:①桃瘤蚜主要发生在叶缘,卷曲多为纵向,而缩叶病所造成的卷曲面积更大,不限于叶缘,且呈波纹状;②若为桃瘤蚜危害,可在卷曲处(不封闭有孔口的伪虫瘿内)看到虫体。桃瘤蚜的综合防控

农业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刮除粗老翘皮、合理修剪有越冬虫卵的枝条;生长季及时剪除受害枝梢,同时清除桃园周围的杂草,并将虫枝、虫卵枝和杂草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果树自身抗性,展叶后喷施磷钾源库可加快新梢老熟,缩短危害期。

物理防治:9~11月有翅胎生雌蚜回迁时黄板诱杀,插或挂于田间树梢处,东西向悬挂效果较好,当黄板粘满蚜虫后注意更换。

生物防治:果园内桃瘤蚜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它们对蚜虫的发生危害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药剂防治:花芽膨大至露红期用石硫合剂等清园药压低蚜虫基数;早春幼芽萌动期至卷叶前,这是用药的关键节点,建议选用内吸性强的药剂,如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吡丙醚、虱螨脲、噻虫嗪、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等,5~6月间尽量避免使用触杀性的菊酯类和有机磷杀虫剂,以免直接杀伤天敌。

在桃树生长期,可以加入99.7%磷酸二氢钾(磷钾源库)一起喷施,能够促进叶片老熟,减少病害发生,还能提高果实品质,后期可以促进桃子上色增甜。

#三农好物大赏#

#618好物趋势#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