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廓庵禅师《十牛图及颂》完整而清晰地诠释了禅师们“牧牛”的全过程,对于后世的修行人,启发良多。终于,一段相伴的因缘结束了,牛行野路,人踏归途,各自坦然相忘,犹如那明月与白云,一任东西去了。


廓庵禅师《十牛图颂》略说

(人牛俱忘)

廓庵禅师《十牛图及颂》完整而清晰地诠释了禅师们“牧牛”的全过程,对于后世的修行人,启发良多。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偈诵大意

就好比牧童在家乡自在逍遥,完全忘怀了鞭子、缰绳,更忘怀了自己和牛一样;此时,菩萨已到无修无证之地,纵目所及,犹如水天一色,心法皆空,更无丝毫信息可通。只是啊,法性红炉的熊熊火焰之上,怎会容得一丁点儿烦恼之雪的存留呢?到这里,就完全契合了佛陀与祖师们的功德。

着语: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有佛处不用遨游,

无佛处急须走过。

两头不着,佛眼难窥;

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注:懡锣(音:某裸)】意思是:惭愧 羞怯。

着语大意

此时的修行人,凡夫之情见彻底脱落,圣者之清净心也不存留。在大觉而不流连,处无明而信步走过。就这样两边不住,任它佛眼也难窥见;即便如牛头法融禅师一样,感应来百鸟衔花之瑞相,也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

今人略说

牧童忘了牛,也忘却了自我,好个无为而安闲哪。菩萨到此,实证无生法忍,入八地,了无我法二执,通达色心无碍,名为“无修无证”。

这个阶段,大约相当于“八地”菩萨的智慧证量,人法双亡,得度彼岸,自度基本完成,修证即将圆满。心法色法两无碍,功德契合于诸佛。

虽然不论禅定与神通,而如此菩萨已经全面具备,他们就是《楞严经》卷二所说的: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南北朝以前,有类似证量的高僧比较多,其卓著者如:西域的佛图澄尊者,本土则有宝志禅师、慧思禅师,在家得道者首推傅大士,乃至于传佛心印的六代祖师,从初祖达摩直到唐代的六祖惠能大师,都至少具足如此证量,方才足以传续圣脉。

时至如今,从凡夫地修证而来的人,恐怕难以到达如此圣境。即使是应身而来的菩萨,例如,相传虚云老和尚本是八地菩萨,一旦示现娑婆世界,也不会再显露原来的证量了。


普明寺《牧牛图及颂》略说(相忘)


(八)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 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 白云明月任西东

偈诵大意

自在的牧童和自在的牛,相伴在青天白云之中;此刻,牧童已经没有了牧牛之心,牛呢,也没有了随人之意。就这样自然相伴,彼此互通;终于,一段相伴的因缘结束了,牛行野路,人踏归途,各自坦然相忘,犹如那明月与白云,一任东西去了。(对应《廓庵禅师十牛图颂》之六——骑牛归家)


偈诵略说

心境如如的菩萨,已达“理事无碍”之妙境,纯一妙明真心,常在无为净土。此时,菩萨内观心心无相,外现法法非真。真心与万法相交融,难分彼此,已达无为,将证圣果。这,才是究竟的归家之路啊。

“家”者,法身也,三世诸佛同在之常寂光净土也。犹可感叹,如此之坦然“相忘”,真好。

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谁家也没有不散的夫妻。父母子女,亦复如是。菩萨对于这个尘世,倘若还有一丝一毫牵挂的话,嘿嘿,凭啥超凡入圣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