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廓庵禪師《十牛圖及頌》完整而清晰地詮釋了禪師們“牧牛”的全過程,對於後世的修行人,啓發良多。終於,一段相伴的因緣結束了,牛行野路,人踏歸途,各自坦然相忘,猶如那明月與白雲,一任東西去了。


廓庵禪師《十牛圖頌》略說

(人牛俱忘)

廓庵禪師《十牛圖及頌》完整而清晰地詮釋了禪師們“牧牛”的全過程,對於後世的修行人,啓發良多。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盡屬空,碧天遼闊信難通。

紅爐焰上爭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偈誦大意

就好比牧童在家鄉自在逍遙,完全忘懷了鞭子、繮繩,更忘懷了自己和牛一樣;此時,菩薩已到無修無證之地,縱目所及,猶如水天一色,心法皆空,更無絲毫信息可通。只是啊,法性紅爐的熊熊火焰之上,怎會容得一丁點兒煩惱之雪的存留呢?到這裏,就完全契合了佛陀與祖師們的功德。

着語:

凡情脫落,聖意皆空。

有佛處不用遨遊,

無佛處急須走過。

兩頭不着,佛眼難窺;

百鳥銜花,一場懡鑼。

注:懡鑼(音:某裸)】意思是:慚愧 羞怯。

着語大意

此時的修行人,凡夫之情見徹底脫落,聖者之清淨心也不存留。在大覺而不流連,處無明而信步走過。就這樣兩邊不住,任它佛眼也難窺見;即便如牛頭法融禪師一樣,感應來百鳥銜花之瑞相,也不過是一場鬧劇罷了。

今人略說

牧童忘了牛,也忘卻了自我,好個無爲而安閒哪。菩薩到此,實證無生法忍,入八地,了無我法二執,通達色心無礙,名爲“無修無證”。

這個階段,大約相當於“八地”菩薩的智慧證量,人法雙亡,得度彼岸,自度基本完成,修證即將圓滿。心法色法兩無礙,功德契合於諸佛。

雖然不論禪定與神通,而如此菩薩已經全面具備,他們就是《楞嚴經》卷二所說的: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身心圓明,不動道場。

南北朝以前,有類似證量的高僧比較多,其卓著者如:西域的佛圖澄尊者,本土則有寶誌禪師、慧思禪師,在家得道者首推傅大士,乃至於傳佛心印的六代祖師,從初祖達摩直到唐代的六祖惠能大師,都至少具足如此證量,方纔足以傳續聖脈。

時至如今,從凡夫地修證而來的人,恐怕難以到達如此聖境。即使是應身而來的菩薩,例如,相傳虛雲老和尚本是八地菩薩,一旦示現娑婆世界,也不會再顯露原來的證量了。


普明寺《牧牛圖及頌》略說(相忘)


(八)相忘

白牛常在白雲中 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雲雲影白 白雲明月任西東

偈誦大意

自在的牧童和自在的牛,相伴在青天白雲之中;此刻,牧童已經沒有了牧牛之心,牛呢,也沒有了隨人之意。就這樣自然相伴,彼此互通;終於,一段相伴的因緣結束了,牛行野路,人踏歸途,各自坦然相忘,猶如那明月與白雲,一任東西去了。(對應《廓庵禪師十牛圖頌》之六——騎牛歸家)


偈誦略說

心境如如的菩薩,已達“理事無礙”之妙境,純一妙明真心,常在無爲淨土。此時,菩薩內觀心心無相,外現法法非真。真心與萬法相交融,難分彼此,已達無爲,將證聖果。這,纔是究竟的歸家之路啊。

“家”者,法身也,三世諸佛同在之常寂光淨土也。猶可感嘆,如此之坦然“相忘”,真好。

世間沒有不散的宴席,誰家也沒有不散的夫妻。父母子女,亦復如是。菩薩對於這個塵世,倘若還有一絲一毫牽掛的話,嘿嘿,憑啥超凡入聖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