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人們往往也會這麼想,因爲自己現在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如果說回到了小時候,那麼就一定能更快樂。小時候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現在給你一天,給你一個禮拜,甚至給你一個月,讓你不停的玩遊戲,可能幾個小時後你就會厭倦。

成長是伴隨着慾望的一段時間,如果你某一段時間沒有慾望了,或者是慾望相對來說停滯了,變小了,你的成長也就會相對而言緩慢一些。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最想做的事情,你是不是現在依舊有動力或者慾望去做。如果沒有的話,你就知道在兒童節這天,你究竟在懷念什麼了。

小孩子看大人,總是滿懷羨慕和期待,那種期待是一種不屬於自己年齡段的期待,期待有更多的時間去玩手機,期待有更多的時間去喫好喫的東西,期待不會去上課,沒有作業,期待自己兜裏的錢可以自由支配。

小孩子的快樂,你現在看來確實是非常簡單的。沒有太多的雜質,沒有太多的爾虞我詐,有的只是一個有一個對於現在的你來說,簡單的快樂,單純的美好云云。

這種快樂或者是美好,你稍微努力一把就能得到,或者說你已經得到,但是你快樂嗎?好像不是。

小時候的你覺得有一臺紅白機就會快樂很多,長大後,你買臺遊戲機,對於遊戲也是下意識地買買買,但是小時候的那種玩紅白機的樂趣還有嗎?好像沒了。

小時候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現在給你一天,給你一個禮拜,甚至給你一個月,讓你不停的玩遊戲,可能幾個小時後你就會厭倦。

幾天之後,你就會對遊戲再也沒有太濃厚的興趣,一個月之後,或許你會暴怒到砸掉遊戲機。

可見,解決慾望的方式並不是得到。沒有得到,你總是會有所期待,但是得到後,這種期待就沒有了。

你就必須努力的尋找下一種期待,然而下一種期待會隨着你的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的放緩,你發現下一種期待的目光,遠遠的落後於你將前一種期待視線的步伐。沒了期待,自然快樂就會少一些。

當你喫完了自己心心念唸的美食,當你看完了之前攢起來的電影,當你通關了一個平時怎麼也玩不過去的遊戲,當你得到了嚮往已久的外衣。

你終會發現,原來這一切的快感消失就在一瞬間。可能你還來不及反應,就會讓這一切化爲烏有。

大人們懷念那種得不到的美好,而那種美好恰恰是童年的一部分,是小孩子的生活的全部。

心想事成的小孩子畢竟是少數,因此,大多數的孩子都有一種缺憾。正因爲有缺憾,當你回想起來自己的過去的時候,就會有人覺得後悔。

我當時爲什麼不那麼做,我當時爲什麼沒有說那句話。實際上不止是小孩子,只要是你過去的舊時光,就總是會有一些遺憾徘徊在你的心底難以抹去。

爲什麼小孩子的時光值得大家懷念呢,原因還是在於我們想的太多了,因爲想的太多,所以覺得小孩子想的很少。

人們懷念那種單純,而這種單純僅僅是因爲自己當時瞭解的有限的緣故,並不是本質上的單純。

如果給一個小孩子足夠多的知識,或者是超越同齡人的知識,那他還會單純嗎?顯然不會的,他也會抑鬱,也會因爲各種各樣的思考而發愁。

同樣的,給予一個成年人一種簡單的思維邏輯,並且讓他按照這種邏輯去生活,去工作,那麼大概率他是會碰壁的,他也不會感覺到任何附加的快樂。

懷念的,或者是自己所期待的,都是自己目前不具備的,或者是目前不會可能發生的。一旦這種懷念成爲了真實發生的事情,成爲了日常,你依舊是會很快的厭倦。

可見,期待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這個界限就是時間,或者是某種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期待是美好的,逾越了這個範圍,所有的期待就會沒有意義。

我們期待小時候,更多的是因爲對於現實生活的一種厭倦情緒在作怪。

人總是喜歡懷念過去,因爲過去有缺憾,而這種缺憾在成長的道路上會得到某種彌補,而後,就會產生很多種的假設。

假設之前做出這樣的選擇就會如何等等。但是這些假設還有意義嗎?顯然是沒有的,因爲時間總是會朝前走的,任何人是不會停住時間的腳步的。

所以過去就只能是過去,過去永遠也只能是活在懷念裏。

這就跟旅遊是一樣的,所有的旅遊僅僅是因爲人們無法瞭解整個世界,或者說對於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感覺到熟悉。

當你對於你所處的這個環境逐漸的從熟悉到厭倦之後,就迫切的想要去別的地方看看,殊不知,別的地方的人也是這樣的想法。於是,旅遊就產生了。

生活方式上也是如此,小孩子認爲大人們會有很多的選擇權,也會有很多的自由。因爲這些都是小孩子自己所不能辦到的。

所以小孩子想要自由,想要長大。長大後就能做很多自己這個時候不能做的事情。

大人們往往也會這麼想,因爲自己現在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如果說回到了小時候,那麼就一定能更快樂。

因爲現在有錢了,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了,哪裏有理由不快樂呢?

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忽略了一個問題,這種快樂是有時間限制的,或者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去期待的。真正當你成爲了當事人之後,你還會快樂嗎?好像不會。

否則的話,夢想成真應該是會很普遍了。然而當小時候的夢想成真了之後,好多人還是會厭煩。

那是因爲得到了,得到了就意味着已經擁有了,已經擁有了就意味着不用去珍惜了。自然就不會覺得日常的這種事情是多麼的愉悅了。

當你一日三餐可以飽腹,自然不會理解捱餓的痛苦,當你有房子住,自然不會理解颳風下雨時候,無家可歸的酸楚。

因爲這些別人眼中難以企及的事情,已經成爲了你的日常,你自然不會覺得這樣的事情有任何的期待,有任何的樂趣可言。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你的這種日常在他們看來依舊高不可攀。因爲這種慾望,他們有,你沒了。你自然不會感興趣了。

生活乏味無聊的時候,就總是會想着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來幫助自己改變一下生活,或者僅僅是調劑一下生活。

但是這些調劑帶來的快感會很快的消失的,因爲人對於慾望滿足的閾值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可能這一刻你會覺得不錯,但是下一刻你產生了新的慾望之後,這一切的就看上去不那麼美好了。於是,你會厭倦,最終會離開。

我們期待兒童節可以回去做一個小孩子,也是如此。因爲做大人太痛苦了,雖然沒有了小時候的限制,但是卻有了更多的限制,這種限制以及壓力總是會壓着你喘不過氣來。

對於現在的痛苦你無法解脫,那就只能寄希望於換一種生活方式來幫助你解脫。但是這種幫助並不是自發的。

因此,它會讓你產生新的痛苦,小孩子的痛苦在你看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排解的,但是當你真的成爲了小孩子,你就會發現,在周圍的環境下,你的痛苦還在延續,只不過換了模樣。

生活的意義不是讓你去後悔,而是讓你選擇一種你覺得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慾望是很多事情前進的動力,但是有時候慾望也需要合理的安排,如果僅僅是讓慾望挾裹着你前進。

那不論你走到何地,你都會感覺到痛苦萬分,你都會感覺到生活無望。如果你能時不時的拋開一些慾望,重新看一下你所擁有的生活,是否你會更快樂?

……

你好,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