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句劝世良言,读完受益终身

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小说、看杂志,长大后,就不喜欢看这些了,而是只读经典。为什么?因为经典是智慧的结晶,一句顶万句,你看一部小说所明白的道理,经典上一句话就给你说透了。等你读懂经典之后,再去读那些小说、杂志,就感觉索然无味,读不下去了。

今天挑选了十个经典中的名句,都是劝世良言,希望大家都能受益。

一、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暴躁易怒,是为人处世的大忌。佛门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就发怒,智慧就被障碍了,所有的障碍、恶缘就都来了。《内经》讲:“怒伤肝”,暴躁易怒,不但容易坏事,还伤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

欲望犹如无底深渊,只要打开欲望之门,就无有止尽,难以自拔。所以古人一直教导我们要知足寡欲,淡泊名利,就是为了对治人的欲望习气。

二、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眼里总看到别人的不是,这是诸种恶行的根源。总是看人不顺眼,就想给人找点麻烦;看人不如自己,就瞧不起人家;看别人有好事,就心生嫉妒;工作出了问题,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了,而不知道反省自己。

三、见己不是,众善之门。

能够发现自身的毛病,这是众善之门。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知道反省自己,懂得找自己的毛病,就不会怨天尤人,就不会看别人不顺眼了。

四、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大家都厌恶一个人,都说这个人是坏人,我们也不要轻易相信,也要仔细观察了才能做出论断。大家都夸赞一个人,都说这个人是好人,我们也不可以轻易相信,应该仔细观察以后,才能确认。

五、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一个人知足的人,无论拥有多少,他都永远是富足的。知足的人,没有贪心,就不会为了名利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自然就不会遭受侮辱了。

六、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人生在世,要学会凡事留有余地,适可而止,不要把事做绝,这样终身都不会蒙受羞耻。

比如有个成语叫“穷寇莫追”,既然已经打败他了,他已经跑了,就见好就收,不要再死死追赶了,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你把他往死路上逼,逼急了,回过头来把你打死了,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七、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没有私心、没有偏见的人,处理起事情来,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心中无我,无所挂碍,无所执着,这样的人看事情,才能明白透彻。

俗话说“关心则乱”,心中只要有了执着、分别,有了关心在意的人和事情,就不明白了,变得糊涂了,恋爱中的男女、溺爱子女的父母,不都是这样吗?

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精了才能修养身体,所以叫静养;心动了,身体也会跟着乱,所以叫动乱。一个人面对诱惑时,很难做到安分守静,更多的是激动和亢奋,激动和亢奋过后,就是伤心和痛苦。

《易经》讲“君子以俭德辟难”。人一奢侈,欲望就来了,为了满足欲望,就会不择手段,德行就很难守住了,德行一丢,灾难就会来了。所以君子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躲避灾难。

九、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没有孰好孰坏,只有孰轻孰重。

大家都想拥有尊贵的地位,却不知道,地位一高,处境就危险了,因为很多人会盯着你,会和你争抢;大家都希望拥有的财富越多越好,却不知道,财富一多,生命就危险了,因为很多人为了得到你的财富,可能会害了你的性命。

十、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这是《太上感应篇》的开篇之语,这两句话,就道出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若能悟透,便可成圣成贤,成佛成祖。

人的祸福从哪里来?其实都是自己感召而来,是自作自受。你修善,就得福;你造恶,又不肯回头,就招祸。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因为无论是行善,还是作恶,都和我们的起心动念息息相关,所以祸福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念头。要想得福避祸,就要断恶修善,常存正念,除掉身上这些贪嗔痴慢的习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