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在美國操縱下,聯合國安理會作出第84號決議,聯合國組建“聯合國軍”,開始大規模武力介入到朝鮮半島地區。“聯合國軍”由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及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除了美國之外,只有英國派出了上萬人較大規模的軍隊,而其它國家派出的人數都較少,甚至只是象徵性地進行出兵。但是隻要有戰爭就會有傷亡,那麼在與志願軍交戰過程中,除美國之外的聯合國各國軍隊都遭受了多大的損失呢?
一、英國
作爲聯合國軍出兵第二多的英國所遭受的打擊也是最大,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中,英軍第二十七旅榴彈炮營就被全殲。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英軍被斃傷200餘名,少校隊長以下被俘227人。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英軍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營”和一個炮兵隊、一個重坦克連全軍覆沒,中校營長以下官兵129名被擊斃,副營長以下459人被俘。1951年10月3日,英軍“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官兵1701名被殲滅,英軍營長擊斃,俘獲英軍官兵46人。
二、法國
1951年2月11日,在橫城反擊戰役中“志願軍第十二軍在自隱裏地區殲滅了美第二師兩個營和法國營大部”;1951年2月13日“志願軍三十九軍和四十軍部隊消滅美二師二十三團和法國營一部”;1951年10月8日“我六十八軍六一〇團和師臨時組成的反坦克大隊使美二師附屬的法國營遭受重大損失,被擊毀坦克28輛,擊傷8輛,同時也粉碎了敵人的‘坦克劈入戰’”。
三、比利時
1951年1月31日,比利時派出一個步兵營入朝,隸屬於美軍第一軍團指揮。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比利時營與志願軍多次交鋒,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爲其不斷補充新兵,所以比利時營才得以整建制保存下來。臨津江之戰後,美軍再也不敢將比利時營部署在一線,使比利時營在朝鮮戰爭中得以僥倖生還。
四、土耳其
朝鮮戰爭中,土耳其旅可謂是戰力十足,志願軍先後與土耳其旅作戰十餘次,造成土耳其旅死傷、被俘、失蹤3216人,其損失的兵力在“聯合國軍”中高居第3位。
五、泰國
泰國陸軍二十一團是由泰軍中精選出的混成部隊組成的,他們裝備精良,全部美式裝備、美式訓練,在鐵原以西190.8高地戰鬥中,被志願軍消滅一個加強連,繳獲9輛坦克。後來屢戰屢敗,共損失1273人,超過了入朝時的1057人。
六、澳大利亞
朝鮮戰爭中,澳軍在戰場上始終作爲美、英軍的附屬,從未獨立作戰。澳軍與志願軍首次交戰是在1950年10月29日,澳大利亞第三營死傷39人;11月3日,澳大利亞第三營在博川掩護美二十四師敗退時,又遭到志願軍狠狠打擊;11月5日,在朝鮮大寧江西岸澳軍又當了英軍二十七旅的替死鬼,在掩護英軍二十七旅逃命時,澳大利亞第三營受到志願軍一個團的打擊,當場死傷76人。後來,在龍頭裏戰鬥中,澳軍再次受到重創。
七、加拿大
1953年5月2日,在下勿閒北山與志願軍四十六軍三九七團3個排交鋒。這次戰鬥,加軍動用了二十五旅3個連隊,一共被殲滅220人。
八、埃塞俄比亞
朝鮮戰爭期間,埃塞俄比亞軍僅在上甘嶺戰役中與志願軍交戰一次,戰死121人,傷病536人,共計657人。
九、新西蘭
朝鮮戰爭中,新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十六團和2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與志願軍短兵相接,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
十、哥倫比亞
在上甘嶺戰役、老禿山戰鬥和漢江地區防禦戰中,志願軍給哥倫比亞營以沉重打擊,擊斃哥軍163人。
以上便是在朝鮮戰場上真正參加過實戰的聯合國軍各成員國的損失,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志願軍毫不畏懼,以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打敗了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