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此,北京人藝進行了線上表演的新形式探索,在疫情期間以連麥的形式爲觀衆帶來了《天之驕子》《八美圖》《天下第一樓》等多場線上劇本朗讀的演出。今年1月以來,雖然線下演出相繼暫停,但北京人藝的演員們並未“停工停練”,此前曾在首都劇場演出的多個經典劇目,通過劇本朗讀直播等多種方式,與觀衆繼續見面,令觀衆進一步對戲劇文化產生了解。

作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北京人藝”)旗下的專業劇場,首都劇場每年都會上演數場優秀戲劇,2019年10月上演的《窩頭會館》更因知名演員的參演而引發了大量討論。今年1月以來,雖然線下演出相繼暫停,但北京人藝的演員們並未“停工停練”,此前曾在首都劇場演出的多個經典劇目,通過劇本朗讀直播等多種方式,與觀衆繼續見面,令觀衆進一步對戲劇文化產生了解。

不止是一家劇場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人藝是一個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中外聞名的專業話劇院,創建了著名的“北京人藝演劇學派” 。北京人藝的首任院長爲著名劇作家曹禺,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也曾多次由北京人藝搬上舞臺。自建院以來,北京人藝共上演了古今中外不同風格的劇目300餘部,劇目多次獲得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同時,這些優秀的戲劇也得到了觀衆的認可。據公開報道,2019年10月在首都劇場上演的《窩頭會館》因彙集了何冰、濮存昕和宋丹丹等知名演員而“一票難求”,演出票甚至溢價翻倍。

上演這些優秀戲劇的首都劇場,本身也已成爲演出市場的知名地標。且據北京人藝官方網站顯示,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上的首都劇場由中國劇院設計師林樂義主持設計,建築整體外觀借鑑了歐洲與俄羅斯的建築風格。首都劇場於1955年竣工,次年劃歸北京人藝管轄。劇場建築曾獲得中國建築協會頒發的50年代優秀建築創作獎,並被選入權威的英國《世界建築通史》。

首都劇場內部不僅有觀衆熟知的中央大廳和觀看話劇表演的觀衆廳,還有許多特別的設計。據公開報道,首都劇場一樓有北京唯一一家戲劇書店和曹禺紀念館。劇場二樓有老藝術家藝術館,裏面懸掛着老演員們的國畫和書法作品。三樓則設有名爲“實驗劇場”的小劇場,並在南北兩側分設開放式會議廳,主要用於各種會議及各類學術研討交流性質的藝術沙龍活動。劇場四樓則是一家2004年對外開放的戲劇博物館。

據北京人藝工作人員介紹,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對於觀衆來說,是除了劇場舞臺外的另一個窗口。博物館中大量的珍貴資料,不僅代表着北京人藝背後的歷史積澱與傳承,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國話劇的發展歷程。因此平日裏看戲之前,先參觀一下戲劇博物館,是觀衆們來到北京人藝的必選動作。博物館已於5月18日重新向公衆開放,開館當日,北京人藝還組織了幾位演員、導演組成導覽團,在線上爲觀衆對館藏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深入解讀。

把表演搬到線上

在停演期間,此前曾在首都劇場上演的經典話劇也“搬”到了線上。北京人藝工作人員介紹,疫情期間除了在線上播放影像資料,北京人藝也希望觀衆們能伴隨演員們的創作,即演即看,同步參與。對此,北京人藝進行了線上表演的新形式探索,在疫情期間以連麥的形式爲觀衆帶來了《天之驕子》《八美圖》《天下第一樓》等多場線上劇本朗讀的演出。

儘管沒有在舞臺進行正式演出,但北京人藝對舞臺演出的標準從不放鬆。用演員隊隊長馮遠征的話說,“停工不停練”,到任何時候演員的基本功都不能丟。在這樣的目標下,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們通過報名組成了劇本朗讀的劇組,分頭進行線上排練。每一部劇本朗讀的排練過程中,都有藝術家線上觀看、點評環節。

劇本朗讀是北京人藝訓練演員的一種方式,但線上劇本朗讀的表演形式也給演員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其中一場劇本朗讀《天之驕子》的導演唐燁介紹稱:“這實際上比在排練廳裏更難,因爲演員只通過語言的表達去塑造角色,沒有任何行動的幫助。節奏、語音語調、心理情緒甚至是空間距離感都是靠臺詞說出來的。”

爲了讓表演更具完整性,給觀衆帶來更好的體驗,北京人藝在排演過程中也加入了不少創新。例如,在《天下第一樓》的線上版本中,就將劇中原有的結尾放在了開頭。導演閆銳解讀稱這種處理的背後也有着自己的意義:“劇中提到沒有不散的宴席,這既是樓的命運,也是人的命運。增強了命運性和戲劇性,也代表着任何的開始終會結束,任何的結束又都是下一個開頭。”

創新多元表演形式

對於北京人藝在疫情期間的線上劇本朗讀活動,話劇愛好者張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沒想到不能出門的特殊時期還可以欣賞到話劇表演。雖然沒有舞臺表演,與平時看戲有一些區別,但這種形式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對於未來北京人藝可能的演出形式探索,張女士也表示了期待。

戲劇工作者、劇評人崔顥表示:“北京人藝在疫情前也有演員隊的建設以及定期的讀本演出舉行,現在把這個環節搬到線上,既是發揮這種帶頭的作用,對於演員和觀衆來說也是疫情期間能夠滿足保持業務水平和欣賞好劇的訴求的,對行業的長遠發展而言一定是好事。目前的劇本朗讀都是以連麥直播的方式,能夠比較好地還原劇本的面貌,也藉機看到了一些近年來未能在人藝舞臺上見到的作品。”

另一方面,崔顥也期待北京人藝可以在形式上做更多探索。例如國外的一些基於同屏形式進行的趣味表演設計,以及像鼓樓西《斷手斯城》這樣加入舞臺呈現的劇本朗讀。崔顥認爲這些可以帶給觀衆接近正式演出的觀演體驗的形式或將成爲線上劇本朗讀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歐美成熟的戲劇市場上,線上演出已佔據了半壁江山。演出的線上化本身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是疫情加速了行業的變化。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耿文婧

相關推薦
  • 衆星在線導覽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開館
  • 北京人藝再推劇本朗讀 《天下第一樓》“上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