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31日刊发题为《我们可能正走向后美元世界》的文章,作者为美国《时代》周刊经济专栏作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全球经济分析师拉娜·福鲁哈尔。文章称,无拘无束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文章摘编如下:

  世界未来在贸易、移民甚至资本流动方面的区域化现象将更加普遍。其中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令人不安(民族主义高涨),有些则相对温和(希望本地经济更具韧性和包容性)。

  这指向了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我们是否正在进入后美元世界?这个问题可能看似荒谬,因为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占比超过60%,而且是绝大多数全球贸易使用的货币。为应对新冠危机,美联储最近在美国以外提振美元市场,这进一步增强了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但是,经济统计数字是一方面,政治又是另一方面。中国最近大量买入黄金,以对冲其持有的美元资产,这一点很说明问题。中国还在测试自己的数字货币体系——电子人民币,成为第一个推出由央行支持的加密货币的主权国家。可以想见,电子人民币将很容易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范围内使用,对那些希望彼此开展贸易而不必使用美元、以便对冲汇率风险的国家和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欧盟委员会计划通过发行将由全欧盟的税收来偿还的债券,从而增加针对新冠疫情救助计划的经济复苏预算。这一计划可能为欧盟成为真正的财政联盟,甚至欧洲合众国打下基础。果真如此,那么可以想见会有更多人希望持有更多欧元。

  还可以想见的是,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将持续淡化,这也可能削弱美元。在各国央行和全球投资者持有美元的诸多原因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的。沙特持续破坏美国页岩气开发的行动使特朗普政府与利雅得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

  尽管油价如此之低,但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罗伯特·卡普兰最近告诉我,能源独立对美国仍具有“战略重要性”,“美国未来仍将生产大量页岩气”。那么谁将为沙特填补空白?很可能是中国,中国希望石油以人民币计价。

  最后,美联储在疫情暴发后为美国政府开支提供非正式支持,从而将货币供应政治化,这引发质疑。这里的问题其实不是魏玛共和国式的通胀风险(至少近期不是),而更关乎信任。有些人会说,美元是一种全球货币,它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人们对美国本身的看法。当然,过去几年发生的事件支持这一观点。

  但这种脱节可能是有限度的。美国在经济方面为所欲为的前提是政治可信。经济学家、风险资本家比尔·詹韦最近告诉我:“美国经济在1932至1933年的冬天触底,当时胡佛应对大萧条不力,失去信誉,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和对政府的信任一并消失。”

  或许有朝一日,人们对美元的信任和对美国的信任会再次趋同。

  图说:5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名女子在国会大厦附近遛狗。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