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名的將軍很多,大部分都不是憑藉個人武力值出名的,比如說吳起、孫武、孫臏、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等等等等。一個人能夠成爲大將軍,主要還是看他領兵打仗和運籌帷幄的能力。甚至很多有名的將領本來都是文人,比如說范仲淹、文天祥、袁崇煥等等,戰場上能夠打打殺殺的士兵有很多,一般來說一個大將手下也會有先鋒有部將,只要他會統領軍隊,指揮打仗,自己武力值高低與否並不重要。
那爲何很多人會覺得將軍就特別厲害,高人一等呢,這主要還是受古典小說和評書影響。像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中,出現了大量武力超羣的大將,而且作戰的時候特別喜歡一方出一個將領來單挑,一旦將領勝利了就意味着這場仗就穩贏了,過分誇大了個人武力值的重要性。三國水滸還算好的,等到了隋唐系列,出現的某些將領簡直比神仙還厲害,比如什麼李元霸、羅士信、宇文成都等等,像李元霸一人就能殺死幾十萬大軍,威力堪比原子彈。有了他,根本不用什麼兩軍作戰,他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一整個軍隊。
爲什麼小說演義裏面都喜歡這麼描寫呢,實際上跟我們現在讀爽文一個道理,古人照樣愛看爽文,這樣的描寫過癮啊,大家愛看啊,所以這樣的小說多了也沒什麼稀奇。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真正武力值很高的將領呢,這個肯定是有的,正史記載名氣又大的有兩個典型,一個是項羽,一個是薛仁貴。
項羽不僅是將領,還是大王,甚至一度成爲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人。項羽從小就志向遠大,他叔父要教他讀書練劍,他都不願意學,說要學就學萬人敵,所以項羽熟讀兵法,領軍打仗絕對是一把好手,秦末好幾場漂亮的勝仗都是項羽打出來的。
項羽不屑於學劍法,其實他壓根就用不着學,因爲他天生神力,僅憑自身的身體素質就所向披靡,幾乎沒有敵手。在《史記》中有過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這是描述項羽的天生神力,年輕的項羽不僅長得人高馬大,而且力氣很大,可以很輕鬆的舉起大鼎,在當地就是不折不扣的小霸王,沒人不怕他。
除了力氣大,項羽衝鋒陷陣,實戰能力超羣,在《史記》中同樣有記載“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爲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這段是描述項羽兵敗時候的表現,即使那時候項羽被漢軍追得人困馬乏,他依然可以以一敵百,這等戰鬥力,簡直就是一個戰鬥機器。
《史記》雖然有很多不怎麼靠譜的記載,讀起來好像神話,但是項羽距離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並不久遠,再加上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這幾段描寫真實性應該比較大。項羽憑藉天生神力,殺人真的可以做到跟切瓜砍菜一般容易。
另一個有記載的厲害將領就是薛仁貴,在《舊唐書》裏有這麼一段“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貴射而洞之,高宗大驚,更取堅甲以賜之。”這段說的是什麼呢,唐高宗想考較一下薛仁貴的本事,就說古時候有厲害人物可以射穿七層盔甲,今天你射個五層看看,結果薛仁貴隨手就射穿五層,把唐高宗嚇了一條。應該說,唐朝那時候正是強盛的時候,技術也比以前發達了,盔甲質量肯定超過古代,但是薛仁貴可以輕鬆射穿,足見他跟項羽一樣也是天生神力。
關於薛仁貴,還有一個驚人戰績,就是三箭定天山,同樣是《舊唐書》記載;“時九姓有衆十餘萬,令驍健數十人逆來挑戰,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餘一時下馬請降。”當時有九姓叛亂者,薛仁貴去平亂,對方派了幾十個人來挑戰,結果薛仁貴三箭射死領頭人,嚇得對方趕緊投降。爲了對付一個薛仁貴,派幾十個人來,足見當時薛仁貴已經威名遠播,他的英勇讓敵人害怕,根本不敢和他一對一單挑。
看得出來,古代個人武力值超高的將領都有一個基本特徵,就是力氣超大,所謂大力出奇跡,只要力氣足夠大,然後再經過一定訓練,有着靈活的身法,那武力值都低不了。
除了他兩個之外,當然還有不少厲害的將領,有些人經過故事演義,可能略顯誇張。比如說李存孝,據說英勇無比,十歲徒手殺虎,隨手解決王彥章,被五馬分屍還能將馬拉回來,這也太過誇張,正史並沒有記載,都是故事。不過李存孝應該也很厲害,在《新五代史》裏說李存孝領兵打仗的時候,身先士卒,殺敵無數,估計武力值跟項羽、薛仁貴差不多,但是要說十歲殺老虎,那就有點誇張了。
應當這麼說,在古代大部分將領武力值都不會太誇張。有些比一般的小兵厲害一點,有些可能就是文人出身,連一般的小兵也打不過,只有少部分人天生神力,又兼具指揮才能,可能擁有以一敵百的戰鬥力。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