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性格內向,不願叫人的孩子,父母應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用聚會的氛圍去影響孩子,多與人交往,特別是朋友的孩子們,讓他們多交流。多帶孩子參加活動,先在家族裏讓孩子學會叫人,如哥哥姐姐、姨媽、舅舅、舅媽等等,再擴展到同事朋友的交際圈。

01

人們常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又有人說:“人多好辦事。”一個人的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

然而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得從小時候挖掘與培養。

平時參加一些活動,朋友們帶來了孩子,總是教孩子叫“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等。有的孩子張口就甜甜地叫了,有的孩子卻無動於衷,沉默不語。當然大家打心底裏喜歡的是“嘴甜”的孩子了,特別是那種見了面就主動地甜甜地叫一聲“阿姨”的孩子,對這樣嘴甜主動有禮貌的孩子也特別優待。

“嘴甜”的孩子在各方面給人留下的印象已先人一步了。

然而,越是希望孩子是“嘴甜”的小可愛,越是不如你所願,爲此有的父母訓誡孩子嘴笨。這樣做是大錯特錯了,越是訓誡,孩子就越膽小。

02

對於孩子是否喜歡叫人的問題,一是從孩子的性格特點去分析,二是從孩子習慣認識去了解。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內心膽怯,不敢隨便叫人,特別是陌生人。對性格內向,不願叫人的孩子,父母應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用聚會的氛圍去影響孩子,多與人交往,特別是朋友的孩子們,讓他們多交流。讓孩子心性開闊,逐漸變得活躍。

對於沒有叫人的習慣的孩子,父母首先給引導孩子,講清交往的基本知識,與人打招呼的重要性。告訴孩子:“見面在叫人哦,這樣纔是乖孩子,別人最喜歡見面就叫人的聰明孩子了。”

03

不管屬於哪種原因,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去做,定能培養一個活潑可愛的“嘴甜”的小寶貝。

一、抓住孩子發育的關鍵期,挖掘孩子語言萌發期。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是“呀呀學語”期,孩子見到誰都會發出不成文的聲音,這期間,大人要在孩子見到每一個人時,自己示範叫人。很多父母做得很好,先教孩子叫爸爸媽媽,再擴展到叫“爺爺奶奶”。到兩歲時,孩子對家裏的人,基本上能叫家裏人了。這段時間每天教孩子,見到家裏人要叫人。要東西時要叫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等。

三歲時是教育孩子面對陌生人打招呼的關鍵期。在第一次帶孩子去參加聚會時,要教孩子打招呼。如果孩子沉默不語,絕對不能罵孩子,或當衆人的面說“這孩子嘴笨”之類的話。

一位朋友在這點做得不錯,她有一次帶3歲女兒去參加同事聚會,女兒見到陌生人怎麼都不肯開腔。這讓朋友很尷尬,但她蹲一來親切地對女兒說:“沒關係,我的女兒下次肯定就會叫叔叔阿姨的。”她也知道女兒膽小,有些內向。從那次過後,回來,她就開始她的培養女兒學會與人打招呼的計劃。

二、跟孩子講清與人打招呼的重要性。雖然三歲的孩子不知道“打招呼”“重要性”等這些詞是什麼意思,但我們可以通過適合他們的方式告訴孩子:跟人見面叫人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如:告訴孩子,人們最喜歡那些愛叫叔叔阿姨或哥哥姐姐的小寶貝了。如果你見到別人,高興地叫一聲,叔叔阿姨會很高興的,爸爸媽媽也會很高興的哦,我們就都喜歡你哦。

三、先讓孩子學會跟家裏人打招呼,再擴展到陌生人。早上起來,見到每一個人都要打招呼。並告訴孩子,小寶貝喊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可高興了,小寶貝真棒!

多帶孩子參加活動,先在家族裏讓孩子學會叫人,如哥哥姐姐、姨媽、舅舅、舅媽等等,再擴展到同事朋友的交際圈。在這過程中要引導、鼓勵、表揚孩子。

在孩子三歲這段時間,是開發孩子語言能力的關鍵期,也是孩子交往與人交流關鍵期。父母如按上面幾點去試試,孩子肯定會成爲一個“嘴甜”的小寶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