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程苑芬

编辑|常亮

如今新款手机层出不穷,越来越小型轻薄。拆开手机,可以看到各种电子元器件整齐密布在狭小空间内,比如手机主板上的处理器、ROM(只读内存镜像)、RAM(随机存储器)、后置摄像头等。为了使它们“固定”待在各自的位置上,传统的金属螺丝固定法毫无用武之地。

此外,还要注意“保护”电子元器件的导电、散热、电磁屏蔽等功能,预防外力作用下元器件脱落、扭曲的风险,种种都对用于粘接元器件的材料提出了挑战。

世华新材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功能性材料研发,其生产的电子复合功能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内部,起到粘接作用,充分解决电子元器件“固定”和“保护”问题。在部分产品上甚至可以直接与3M、Nitto、Tesa 等国际龙头材料企业竞争,实力强劲。

不过,世华新材第一大主营业务——功能膜类产品正在遭遇增长困境: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力成本上升,该业务盈利空间持续被挤占,2017-2019年毛利连续跌落,由10,801.25万元降至6,723.44万元,降幅接近40%。单位毛利率也由61.11%降至50.58%。

如今,世华新材正将业务重点逐步转移至电子复合功能材料,发展势态良好,部分高端产品更是直接对标3M公司,较好地消化了功能膜类产品的消极影响。未来,它将如何延续电子复合功能材料业务优势?其OLED光电显示模组业务正成为公司亮点,未来会有何种突破?

5G来了,换部手机

2020年,手机你买4G还是5G?

手机更新迭代不断,消费者手机置换速度却跟不上了。英国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消费者每20个月换一部手机,2017年变成了每29个月换一部手机。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人们换手机无非从一部4G手机换到另一部4G手机,功能、外形相差无几,再无“体验升级”的激动感。

手机置换减速直接影响了行业景气度:2013年是“4G网络元年”,那时智能手机行业开始一路引吭高歌,运营商、手机商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11.3亿左右,几乎人手一部;2017年12月和2018年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下滑33.2%和37.1%,行业由此进入寒冬期;2019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暴跌15%,市场依旧渴盼回暖。

消费者和厂商都苦“4G”久矣,5G手机出世无疑是“雪中送炭”,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置换热潮。

IDC预测,2020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率将回归正增长;到2021年,20%的商用手机将通过5G连接,优化商业通信场景,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会进一步增长。

热潮下,手机生产配套行业也将崛起,例如与手机元器件休戚相关的“粘接材料”。

“粘接”用于形容该类材料的工艺作用,而从功能上描述,可以称其为“电子复合功能材料”。当电子元器件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狭小空间内相互粘接时,该类材料能满足其对粘接强度、导电、导热、电磁屏蔽、耐候性等功能的复合要求。

在智能手机中,电子复合功能材料需要满足的功能,会随着材料作用的具体位置变化而不同。例如粘接玻璃盖组件,就需要满足缓冲和防水功能;粘接摄像头组件就需要满足缓冲、耐化学、防静电功能。

实现多种功能“复合”的技术难度相当高,因此,高端电子级粘接材料市场长期被3M、Nitto、Tesa等国际企业垄断。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上游电子复合功能材料供应链中,鲜少有中国厂商身影,亟待国产替代。

以世华新材为代表的部分新材料企业,正在迎来赶超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机会。目前,世华新材已经掌握有高端材料配方及生产技术,其部分电子复合功能材料能直接与3M、Nitto、Tesa等竞争,被广泛应用于苹果和三星产品中,与其产业链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7-2019 年,该项业务毛利率始终保持高位,分别为63.17%,67.58%和63.43%,直接带动该项收入同比增长高达60.39%。

新材料盛宴OLED

事实上,不管手机如何升级,其内部组件如何粘接,消费者最后都是透过薄薄的屏幕使用手机,这是消费者最直接的体验。

各路厂商为了吸引眼球,在屏幕上下足功夫,其中“OLED显示屏”异军突起。

相较于传统LED显示屏,OLED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低耗电、高反应速度等优点。OLED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占比已高达70.6%,5G换机潮也拉动着OLED需求高速增长。

目前三星已建成8条柔性AMOLED生产线,而苹果也决定在iPhone8中应用柔性AMOLED屏幕。“AM”是指:“主动驱动(Active Matrix)”,区别于“被动驱动式OLED”,对像素发光控制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

不过,OLED并非“无懈可击”,其显示屏模组存在固有缺点:易发热、易受电磁干扰、易损,这对组成材料提出了极高要求。

根据DSCC预测,2020年全球OLED出货面积增速将能达到顶峰,单位出货量将由2019年的约8亿块增长至10.26亿块,同比增长27%。同时根据海通证券预测,2020年中国OLED产能将占据全球28%左右,成为全球OLED供应第二极。

OLED对组成材料的“挑剔”,以及其出货量爆发,无疑给新材料企业带来了“丰收的盛宴”。

但是目前中国OLED光电显示模组同样面临国际公司垄断:京东方等显示模组龙头企业均采用3M等公司产品。

世华新材能否从巨头手中“分一杯羹”?

目前,其OLED光电显示模组材料可以用于显示模组中缓冲、导热和屏蔽模块,能够实现热量扩散、电磁屏蔽等功能。并且,2019年通过了三星显示认证,实现了高达1,420.53万元的销售收入。

与此同时,世华新材多款光电显示模组材料已进入测试、打样阶段,并且持续投入研发。相较于国际巨头“综合性服务”优势,其产品线更加“聚焦”,能够根据下游客户需求,灵活安排生产研发,快速调整,具有“高度定制、灵活研发”的比较优势。

“正面对决”巨头稍欠理智,世华新材正发挥比较优势,聚焦特定客户(例如:三星)打开市场。2017-2019年该项业务收入一路高涨,从166.76万元跃升至2,558.4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不足1%,突破至10.6%,正在成为其业务亮点。

挑战3M,海量应用场景

世华新材在“粘接材料”和OLED光电显示模组材料两项业务上高歌猛进,既是打破巨头垄断的“攻坚战”,也是突破原有功能膜类产品限制的“战略大转移”。

“功能膜”更专业的名称是“精密制程应用材料”,即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起到“保护电子元器件”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抗静电、耐高温、抗酸碱、防刮伤、防蓝光等功能,同时这层膜还能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精准剥离,堪称“精密”。

精密制程应用材料一直是世华新材的“嫡长子”,近年来发展受挫,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精密制程应用材料产品市场主体较多,竞争程度越发激烈,导致单价逐年下降;其二,人员薪酬逐步增长,导致单位成本总体增加。两相作用,毛利率惨不忍睹。

基于此,世华新材前瞻性地将业务重心转移至其他两大业务,才使企业总体业绩勉强维持平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世华新材眼下依靠转战“粘接材料”已逐渐走出困境,但是竞争加剧以及人员成本上升的双重压迫,未来也可能降临至“粘接材料”甚至OLED光电显示模组材料身上。

为此,世华新材“居安思危”,正在积极探索新材料的海量应用场景。

在消费电子行业,除智能手机外,智能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无线耳机、投影仪等更新迭代也衍生出对上游等复合功能性材料的巨量需求。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表现惊人”:

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主要是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IDC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总发货量达3.37亿台,同比上涨 89.0%。可穿戴耳机贡献度最大,出货量同比增长250.5%,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紧随其后。预计到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亿台。

毫无疑问,新材料是一门“赢在未来”的生意。世华新材拟募集1.80亿元补充营运资金,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探索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应用场景。

电子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高频,带动着配套行业加速快跑。世华新材的“粘接材料”和OLED显示屏模组材料,已经成功打开了三星、苹果的大门。未来它将持续探索新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海量应用场景,强化“高度定制、灵活研发”的比较优势,有望在“国产替代”中与3M等公司一较高低。

相关文章